思科华为十年之战目录
华为VS思科 历史交锋
十年此消彼长:华为思科数据对比
思科股价历史走势:十年停滞
思科帝国兴衰史
价值观失守:以政治外衣打击竞争
更深远影响:信息安全与贸易保护
思科竞争对手数据比较
 
  方兴东:思科华为十年之战!
        华为中兴遭遇美国国会狙击,是思科十多年来系统游说和运作的必然结果,是十年前思科起诉华为官司的延续。
    十年来,华为与思科此消彼长,中国与美国高科技竞争力的此消彼长,是这一事件最重要的背景。10年前,思科以知识产权之名发动了针对华为的第一场战争。那一战,狙击华为不成,反而助力华为完成国际化的洗礼,开启了长达十年的全球崛起之路。
    今天思科没有能力以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进行公平竞争,也无法以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优势,只能借助政治手段。美国企业利用政治,美国政客利用企业,这是当下的写照。
    今天,思科借助美国政客们以一种更拙劣的手段,再次对华为发起强劲的狙击之战。那么,这次事件的台前幕后就是谁是推手?谁是事件真正的受益者?以及事件所昭示的内涵究竟有哪些?放在十年历程上看这场纷争,可以更好预判未来十年趋势。【详情】
华为中兴事件的思科之手
  《华盛顿邮报》: “华为的美国竞争对手参与推动对其审查”,《华盛顿邮报》11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一位熟悉思科销售战略的匿名人士透露, 2011年9月思科曾在业界广泛散发7页文件名为“华为和国家安全”,文中称,“对华为的恐惧正在全球散播,华为难以脱离其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政府的关系,尽管其公开否认”。鼓动美企不要和华为合作。
    “美国对华为的怀疑意味着思科和其他公司的机遇”,《华盛顿邮报》称,国会山3个国会办公室的高级工作人员都证实,大量美国高科技公司曾向国会游说,用思科公司文件一样的措辞,要求加强对华为的审查。
    国会议员中有73位在华为的美国最直接竞争对手——思科集团(Cisco Systems)中拥有投资。记得今年四月当思科全球CEO钱伯斯被媒体问到最担心哪一家企业时,钱伯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个问题很简单,25年前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最大竞争对手会来自中国,现在来看,就是华为。
    全球知名行业媒体CNET将此次事件比喻为思科与华为、中兴的障碍赛,并评论表示:“思科有可能成为调查背后的最大受益者,在过去长达十年的交战中,思科往往在背后给华为抹黑。”
美国国会针对华为中兴调查报告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发布针对两家中国通讯企业华为和中兴“可能对美国带来安全威胁”的调查结果。
 
企业历史博物馆系列
·IT系列
IBM完全历史
惠普完全历史
苹果完全历史
微软完全历史
英特尔完全历史
诺基亚完全历史
三星完全历史
思科完全历史
联想完全历史
华为完全历史
用友完全历史
宏基完全历史

·互联网系列
Google完全历史
Facebook完全历史
Amazon完全历史
Yahoo完全历史
eBay完全历史
Groupon完全历史
腾讯完全历史
百度完全历史
阿里巴巴完全历史
新浪完全历史
网易完全历史
搜狐完全历史

·人物系列
乔布斯完全历史
比尔·盖茨完全历史
官司概览
2003年1月23日,思科公司在美国指控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美国分公司盗用部分思科的IOS(互联网操作系统)源代码,并应用在其Quidway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操作系统中,对思科专利形成至少5项侵权。思科声称,此次诉讼旨在寻求法律禁令,以制止华为对其知识产权继续进行侵犯,并弥补华为的非法侵权行为对思科所造成的损失。它请求法院下令禁止华为出售这些侵权产品,并要求华为给予经济赔偿。
美国时间2004年7月28日上午,华为、3COM、思科系统公司共同向美国德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提交申请,终止三方各自提出的诉讼及反诉讼请求。法院据此签发法令,终止思科公司对华为公司的诉讼,最终全部解决了该起知识产权案件的争议。
&法院裁定,思科今后不得再就此案提起诉讼或者以相同事由提起诉讼,并且各方的律师费用、诉讼费用及相关其他费用都由各方自行承担。
钱伯斯的中国情结
钱伯斯:1976-1982年,在IBM做销售人员;1982-1990年,在王安电脑公司从事销售管理(负责裁员5000人);1991年,加入思科,担任高级副总裁;1995年1月至今,任思科CEO兼总裁。
钱伯斯1991年1月加盟思科担任副总裁,当年员工仅300人,销售收入仅为7000万美元,市场价值为6亿美元。从1995年1月开始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4年间,思科确立了领先地位,同时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到1999财政年度,收入达到了121.4亿美元。
成为全球商业界最具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企业领导人之一,钱伯斯还被选入了克林顿总统的贸易政策委员会。
小时候,钱伯斯就很害怕上台讲话,而且一直不喜欢公开演讲。上了小学,他被告知患有诵读困难症,但这并没有吓退他,他努力克服了自己的缺陷。
对失败的恐惧:思科是钱伯斯工作过的第一家成功的公司。以前他在IBM和王安公司期间,恰逢两家公司的衰败期。他明白这种衰败都是由于对计算机产业陈旧而落后的思想造成的,因此他知道,如果自己也犯这种错误,思科照样会重蹈旧辙。
对华为的敬畏与恐惧:最大的对手!而且这个对手是无法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无法通过正常的公平竞争能够战胜的!
Cisco中国大事记
2006年07月
思科系统(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思科租赁将正式开始为思科的客户提供中长期的财务融资支持方案。
2006年07月
在2006年度中国电信下一代承载网(CN2)的全国范围大规模网络扩容工程之中,思科公司独家承担了CN2运营商网络边缘(PE)的扩容工程。
2006年05月
思科系统(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该公司在业务上直接隶属于思科亚太区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部。
2005年10月
思科在上海正式启用其世界一流的思科研发中心(Cisco China R&D Center),标志着思科在中国的投资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将开展面向思科全球电信运营商客户市场的语音及相关应用。
2005年09月
思科宣布全球最大的教育网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将部署思科公司CRS-1运营商级路由器系统,以升级其全国骨干网络,全面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2005年06月
思科宣布在新疆成立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办事处。
2005年01月
国内著名的两大防病毒软件厂商 -- 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加入思科公司所倡导的NAC网络准入控制计划。
2004年09月
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宣布投资3200万美元建立思科中国第一所研发中心。
2004年06月
思科与教育部签署“与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合作项目备忘录”。思科将为教育部推动下的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提供基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全面的网络技术课程体系,总投入价值将达3770万美元。
2004年03月
思科提供的首批两百部IP智能电话机成功入住中国银联总部及全国的客户服务系统,使得中国银联全国数据网络又向“三网合一”迈进了一大步。
2004年02月
思科采用GSR12400系列、7609系列路由器及其他相关产品为金盾一级网的改造量身定制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网络设备,保护了原有的投资,从而帮助公安系统筑就了最优化的网络平台。
2004年01月
教育部授予思科系统公司“捐资助教特殊贡献奖”。
2003年10月
中国电信进行北方10省骨干网二期扩容,全面采用了Cisco12000系列,包括Cisco12016、12416等,不仅为中国电信全面开展IP增值服务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并可以迅速实现核心网络速度向10G的提升。
2003年08月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选择思科系统公司作为主要的设备提供商,对ChinaNet(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骨干网进行五期扩容。这是思科与中国电信继ChinaNet前四期建设之后的又一合作,将帮助中国电信南方21省的ChinaNet骨干网实现10G的带宽容量。
2003年06月
思科向卫生部及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捐赠价值215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和服务,协助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防疫专网,为抗击非典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2003年06月
中国石化采用思科宽带骨干网络解决方案进行主干网络的改造和提升。新网络将覆盖中石化近百家下属企业,是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石化网络系统平台。
2003年03月
信息产业部授予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电子政务推荐企业”称号。
2003年01月
思科公司被指定为中国人民银行内联网(Intranet)升级扩容项目主要网络设备厂商。此次扩容涉及中国人民银行的广域网和局域网建设,范围涵盖人民银行总行、省会及地级市中心支行。
2002年10月
思科系统公司为中国电信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及山西十省市的宽带骨干IP网络建设提供全面网络解决方案及服务。此次工程采购是中国电信总部在重组之后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网络建设工程。
2002年4月
中国铁通公司将全面采用思科系统公司方案对铁通互联网骨干网CRNet进行二期扩容,使其覆盖到全国128个城市,成为一个高速度、高可靠、高效率的公众网。该网络建成后,将提供多种综合业务,包括拨号及专线接入服务,以及VPN、VPDN、IP语音、视频会议等增值业务。二期工程完成后,CRNet骨干网将在京、沪、穗等城市之间实现10G链路,一举跨入全球最大的宽带IP网络及宽带业务提供商行列。
2002年4月
河南省教育厅宣布河南省教育科研高速主干网正式开通,该网络全面采用思科AVVID网络体系架构,以宽带骨干为基础,多服务体系为灵魂,电子教育为目的,以MPLS VPN提供增值业务,是国内第一个用于教育和科研的运营级高可靠性光网络。该网络中配备了650部思科IP电话和4套Call Manager,河南省教育科研网因而成为国内第一个省级IP电话网络。
2002年3月
中国联通宣布采用思科系统公司新一代路由器ESR10000系列建立会议电视承载网,在一期将覆盖范围达到全国31个省会城市。
2002年1月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日前宣布,在其ChinaNet骨干网上海和杭州节点之间成功地开通了 STM64 (10Gbps)电路,并加载了实际业务,运行情况良好。该系统采用了思科公司Cisco ONS1580X系列长途波分复用系统(Long Haul DWDM) 和Cisco12400系列高速互联网路由器,是中国第一个基于10Gbps DWDM传输的IP骨干网传输系统。
2001年11月
思科为九运会信息网络系统提供了全套的解决方案。九运会网络跨越广东省全省15个地市,服务系统速度高达 2.5G,网络覆盖范围之广、信息量之大,使九运会成为历届全运会中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全运会。
2001年10月
由于思科领先的技术、对各地区尤其是中国的e-learning以及网络教育计划所做的贡献,思科参与了APEC会议的重要活动,帮助各成员减少"数字鸿沟"。
2001年10月
思科中标杭州信息港,提供基础网络设备为浙江省杭州建造中国最大的宽带城域网。
2001年9月
中国电信麾下的ChinaNet采用思科千兆比路由器在其骨干网上成功运行STM-64/OC-192C 10G电路。
2001年8月
中国联通选择思科设备升级关键网络。
2001年6月
思科AVVID网络架构成功应用于河南省教育与科学研究IP宽带网。
2001年5月
中国电信将采用500台思科公司新一代电信级GSR产品,升级全国IP骨干网。
2001年4月
思科系统公司与上海电信公司签约合作建立电信技术实验室。
2001年3月
思科系统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互联网商业方案事业部负责人Sue Bostrom 女士访问北京,并在面向中国企业高层人士的CEO&CIO高级论坛上发表演讲。
2001年1月
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自担任思科CEO以来第四次访华,再次受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并宣布思科将在中国新建"最后一公里"接入技术实验室和IP语音技术实验室。
2000年12月
中国联通公司宣布选择思科作为其互联网语音通信系统的主要网络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2000年12月
中国电信ChinaNet第三期骨干网络扩充工程,全部采用了思科的新一代GSR产品,使其骨干网络带宽由155M 扩充至了2.5G,并具备随时升级至10G的能力。
2000年10月
浙江广播电视系统及思科系统公司共同构建的浙江有线电视宽带城域网一期工程全面完工。
2000年6月
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自担任思科CEO以来第三次访华,向中国西部捐建30所思科网络学院。
2000年5月
思科与中国联通公司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
2000年3月
思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彼得·苏维克先生访华,并举办CEO & CIO论坛。
2000年2月
中国网络通信公司高速宽带主干网工程采用思科方案与设备。
1999年12月
郑州有线电视台采用思科技术构建亚洲第一个动态分组传输(DPT)网络。
1999年8月
思科与北京电报局签署长期友好合作备忘录。
1999年6月
思科全力支持的联通IP电话试验网开通。
1999年2月
思科为南海市信用社综合网络建设提供设备。
1999年1月
思科在中国投资数百万美元用于客户支持,同时宣布北京技术支持中心(TAC)成立。
1998年12月
思科与中国大显集团、大连有线电视台在华联合生产线缆调制解调器。
1998年11月
广西邮电局采用思科解决方案提供宽带多业务服务;中国ISP欢迎Cisco GSR 12000,并用它来建立新纪元网络。
1998年9月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并在北京建立了网络技术实验室。
1998年9月
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第二次访华,并受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
1998年9月
思科系统公司董事长约翰·摩格里奇(John Morgridge)访问上海,宣布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中国首家思科网络技术学院。
1998年8月
河南省邮电局与思科合作建立多业务网络;广东省邮电局选择思科方案建立骨干网;中国教育科研网采用思科设备对全国骨干网主体升级。
1998年6月
思科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自担任思科CEO以来首次访华,并在清华大学做主题演讲。
1994年8月
思科系统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随后在上海(1995年9月)、广州(1996年3月)和成都(1996年5月)设立了办事处。
华为VS思科 历史交锋
  这并非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华为在国际市场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倍感威胁的思科终于举起武器。
    华为与思科的直接交锋,从1999年就开始了。那时,长期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的华为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产品:接入服务器。一年之内,市场攻击性极强的华为就抢到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随后,华为开始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产品,正是思科长期以来最具优势的领域,它在全球数据通信领域市场占有率达70%。随着华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思科感受到的威胁从中国蔓延到全球。
    在6年国际市场屡败屡战的进攻之后,2001年的华为迎来了收获季节。按照华为副总裁徐直军的话说:“俄罗斯、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遍地开花,欧洲、美国市场也终于开花结果。”2002年,信心大增的华为大举进攻美国市场,任正非的口号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在全球数据产品市场中,美国市场占到了30%,而思科正是这个重镇的当然把守者。
    2002年6月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电信设备展,是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首次正式亮相。华为展示的数据产品,其性能与思科产品相当,但价格却比对手低20%到50%。同样在6月,华为美国公司 FUTURE WEI成立;华为开始与3COM正式接触,开始成立合资公司的谈判。
    在美国初露锋芒的华为毫不掩饰它对思科份额的觊觎,它在美国媒体上刊登的广告具有强烈针对性和暗示意味:“它们惟一的不同就是价格”。
    展览结束后,华为的数据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迅速打开局面。2002年,华为的美国市场销售比上年度增长了将近70%。“当时我们在美国的销售额虽然不大,但是增长的势头非常好。”华为公司常务副总裁费敏说。
    那一年,虽然思科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的霸主地位仍未动摇,但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却出现了首次下滑。
    2002年秋,在巴西举行的招标中,华为的数据产品再次脱颖而出,拿到了400万美元的订单。第二天,思科负责招标的经理就被公司开除。
    种种迹象不得不令思科将这个杀上家门的竞争者列入打压名单。
    在亚特兰大展览上,思科CEO钱伯斯不事声张地光顾了华为展台,驻足时间并不很长,随即匆匆离开。据说,此次展览结束后,思科迅速在公司内成立了名为“打击华为”工作小组,其内部网上设立专门主页,供其全球员工讨论如何打击华为,并开始为诉讼做准备。在此之前,思科还曾设有“打击Juniper(思科另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小组。
    3COM的CEO布鲁斯·克拉夫林(Bruce Claflin)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思科公司的高层人士已经表示要对华为公司‘下手’,他们曾在多个公开的场合表示有可能在美国起诉华为公司。”
    通讯设备展览尚未结束,美国市场就有人开始怀疑华为的技术背景。在一家行业网站上,有人将华为与思科产品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外观、产品编号、功能上,两家公司的产品极为相似,思科培训过用户的工程师,不用再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华为的产品。
    一位美国的分析人士称,多年以来,即使不留意的观察也能发现华为的Quidway路由器产品与思科的型号及技术特征都有类似。与此同时,思科表示在华为的软件中发现了自己的软件中存在的缺陷。
    2002年12月中旬,思科的全球副总裁从美国来到华为,正式提出了华为侵犯思科知识产权的问题。
    按照思科随后的解释,华为并没有派出主要负责人进行接待,思科提出的要求包括:承认侵权、赔偿、停止销售产品等等。而华为一位参与交涉的经理透露,华为提出的方案是主动停止在海外销售涉嫌有争议的路由器产品,但是坚持拒绝承认在软件方面的侵权事实,一是因为对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形象带来极大损害,二是对自己技术实力的信任。
    华为的新闻发言人傅军告诉《中国企业家》:“最初,我们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但显然,这不是思科的目标。
    近1个月的沟通后,双方未能达成协议,不欢而散。
    事实上,华为和思科都明白这次交涉不过是即将启动的诉讼的一次预热,交锋决不可能到此为止。在谈判桌外,华为和思科都开始行动,双方纷纷忙着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和外部资源。
    华为立即展开了对自己产品的“体检”。同时,在与思科进行协商的过程中,负责华为研发的副总裁费敏就开始带领技术小组,开始对产品进行修改的技术攻关。
    “这么做只是为了表示我们解决问题的诚意。”费敏对《中国企业家》解释说。
    与此同时,华为还对自己的其他可能出现类似纠纷的产品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华为的产品是没问题的。“当时并没有律师参与,只是我们自己内部对产品技术层面的检验。”费敏说。
    在交涉的过程中,华为开始在美国撤回了已经销售的十几台涉嫌侵权的路由器产品。但在《华尔街日报》随后的报道中,华为主动从美国撤出产品的举动,被当作认定其侵权的证据。
    “它认为你全身上下都是黑的,双方差距太大,根本没法继续谈。”费敏说。
    而思科也开始了诉讼前的最后准备。离开中国之前,思科全球副总裁专门拜会了深圳市政府、信息产业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向其表明了思科准备诉讼的决心,并寻求理解与支持。
    任正非指示:“敢打才能和、小输即是赢!”
    2003年1月24日,是中国公司在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思科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这个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历来善待原告的地方—对华为的软件和专利侵权提起诉讼。长达77页的诉状指控华为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换机中盗用了其源代码,使得产品连瑕疵都存在雷同;指控还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命令接口等软件侵犯了思科拥有的至少5项专利。
    自思科副总从华为深圳总部无功而返后,华为对这场诉讼就早有预料,但华为人没有想到这么快。甚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华为的高层就从晚上8点开始开会讨论如何应对。“那天大家在会议室呆了一夜。”傅军说。
    据说,任正非曾不无轻松地说道:“这是思科送给华为的一个意外的春节礼物。”
    但是谁都知道,如果一旦思科胜诉,华为非但长时间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而且多年开拓的国际市场将全面陷入困境,华为被思科告倒,将很有可能成为华为国际化多米诺骨牌中倒下的第一张。在这样的压力下,参与讨论的华为高层甚至半开玩笑而不失疯狂地为这场官司“出招”,将整个源代码公开,供业界共享!”
    这当然是一种双输结局。实际上,任正非为华为如何应讼定的指导思想是十个字:“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
    华为认为,精心准备诉讼的思科,和解并获取赔偿并不是思科的真正用意,其目的是通过诉讼打击华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遏止华为的增长势头,使华为的产品全面退出美国市场并阻止华为与3COM的合资谈判。之前华为主动示好、将有嫌疑产品退出美国市场,得到的却是对手和舆论认为华为懦弱与心虚的判断,显然,过度依赖和解将使华为更加被动。
    很快,华为成立了由郭平、费敏、洪天峰等华为数位副总裁领导、知识产权、法律、数据产品研发、市场、公关等部门参与的“应讼团队”。
    春节之前,华为常务副总裁郭平、徐文伟等就抵达美国。“他们的年夜饭也是在宾馆里叫的外卖。”华为负责海外宣传的李杰说。几天后,李杰与华为负责国际法律事务的陈树实等也随后赶到。
    李杰告诉《中国企业家》,去美国之前,公司高层从三个方面对应诉进行布置:一是法律应对的方法策略;二是按照美国人的方式做事情;三是官司涉及中美两国最知名的两家公司,舆论传媒领域的战斗也是重点。
    诉讼开始的半个月里,无论美国的小组还是华为总部的领导,都是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家里经常是半夜爬起来,拿起电话开会。”傅军说。
    郭平是此次华为美国之行的总指挥,除诉讼外,他还是公关宣传及与3COM谈判的总负责人。他离深赴美时走得如此匆忙,以致于随行只带了两件衬衫。没想到,这一去,在美国一呆就是半年。
    华为的翻身反击
    华为通过法庭和传媒,集中攻击思科利用私有协议垄断市场并阻止竞争的作法。李杰与公关公司制定了媒体计划,争取令公众了解思科诉讼的本质。华为在随后的声明中称:“思科的行为除了遏制竞争之外别无它图。”
    除了在美国本土与思科对抗,华为在诉讼开始后不久,就紧锣密鼓地准备开辟第二战场,准备在中国国内提起对思科的诉讼,控告思科不正当竞争的垄断行为。早在当年微软垄断案的辩论中,就有人对思科在网络设备领域的垄断提出质疑。举例来说,思科案开始前后,国内有媒体报道,在2002年12月份河北某政府部门的一次网络设备招标中,思科的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就被当作招标的技术要求。华为的这个消息显然正中华为下怀。
    但是“因为后来案件进展的比较顺利,就放弃了开辟第二战场的思路。
    思科内部承认,华为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商业利益和市场机会
    正式开庭后,华为前期的工作和策略开始在法庭上显现。在双方反复举证,并进行过两次听证会后,6月7日,法庭驳回了思科申请下令禁售华为产品等请求,拒绝了思科提出的禁止华为使用与思科操作软件类似的命令行程序。但又颁布了有限禁令:即华为停止使用有争议的路由器软件源代码、操作界面及在线帮助文件等。
    这样一个看似折衷的方案使双方都认为自己获得了胜利。在思科副总裁兼法律总顾问Mark Chandler看来,这样的裁决认定了华为对思科专利公然抄袭的特殊性;而华为公司表示,相对于思科诉状提出的8大类、涉及21项侵权指控,有限禁止令无疑意味着胜利。
    早在3月份,费敏带领的攻关小组已经拿出了全新的产品修改方案,新产品的设计已经完全消除与占华为VRP旧版本中与思科软件的相似之处。3Com公司随后向法庭申请对合资公司的产品不涉及侵权的法令。
    不过,整个官司仍没有结束,消除了私有协议争议之后,双方产品源代码是否雷同,是判定华为是否侵权的关键。对此Mark Chandler信心十足:“我们期待着首次审查华为的源代码。”
    但是整个战局在微妙地发生转移。“当你一个一个点地赢得胜利的时候,整个战役就会发生转变。”傅军说。
    在爱德曼公关的帮助下,华为与媒体的积极沟通取得了进展。随着双方举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重新认识华为,对官司的报道也越来越客观。
    “基本上从5月份开始,媒体对华为及官司的正负报道就出现了平衡,改变了最初一边倒的状况。”李杰说。
    英国经销商的强硬反击;私有协议的讨论;华为开辟“第二战场”的传言;3Com公司CEO的证词;斯坦福大学教授的结论以及法庭驳回思科禁售请求等,都开始影响着思科对华为的认识及对官司的态度。
    双方在和解上的接触开始越来越多。在华为聘请的两个美国律师事务所中,有一组专门负责和解谈判。
    2003年10月1日,双方律师对源代码的比对工作结束。那是官司真正的转折。“结果证明我们是‘健康’的,大家的心全部落了下来,因为在此之前,我们谁也没有看过对方的源代码。”费敏说。
    10月2日,思科与华为达成初步和解协议。2004年7月末最,双方达成最终和解协议。
    “其实最终协议与初步和解协议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2003年国庆节的时候就大势已定。”华为的另一位副总裁徐直军说。
    在华为人看来,这是一个值得放焰火庆祝的胜利。不过,在整个官司中立功的英雄们,并没有获得提升或者额外奖赏。2004年7月底,赴京与媒体见面、作总结的不是参与这场官司程度更深的郭平、费敏,而是徐直军;华为迄今仍没有安排华为在这场官司中的一线指挥员郭平接受媒体专访。据华为有关人士说,这符合了任正非的“英雄观”:“管理层要淡化英雄色彩,实现职业化的流程管理。即使需要一个人去接受鲜花,他也仅仅是代表,而不是真正的英雄。”
    对思科来说,这个结局看起来也是一场胜利。不过他们显得更急于庆祝一些。2003年6月法庭公布对华为有限禁令时,思科副总裁兼法律总顾问Mark Chandler就宣告:“这对思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胜利。”美国几大媒体也以《思科在对华为的知识产权诉讼中获胜》等标题,庆祝思科的胜利。
    美国一位接近思科的人士表示,思科在公司内部承认,华为的确在这场官司中获得了比思科更多的商业利益和市场机会。来自美国媒体的消息称,其实在之前是否起诉华为的问题上,思科内部就有很大分歧。
    2003年7月,华为生产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数据产品,通过3Com公司的销售渠道进入美国市场。官司之初对华为产品充满犹豫和怀疑的欧美客户,又开始继续曾暂停的华为产品订单。即使是思科长期以来的盟友,EDS(电子数据系统公司)也在2003年12月与华为签订协议,在美国销售华为3Com合资公司的设备。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分析师认为,这场诉讼表明华为是一个真正的市场参与者。“当潜在客户听说华为是思科的低价竞争对手时,很可能会考虑与华为合作以节省开支。”
    费敏认为,思科并没有通过这场官司达到在市场上阻击华为的目的。“恰恰相反,官司给华为产品在全球做了一次免费广告。”他说。
十年此消彼长:华为思科数据对比
    2000年3月27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思科总市值达到5550亿美元,一度超过微软成为美国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虽然登上世界巅峰时刻短暂,但是思科神话一时魅力四射。但是,十年之后的今天,思科面临的挑战却是前所未有!
    2000年,思科年销售额高达180亿美元,雇员31,000人,市值达到4440亿美元。而到2010年思科收入432.18亿美元,10年只是增长了一倍。员工71,825人,也是增长一倍多。而2011年底,思科的市值已经跌破1000亿美元,不到高峰期的1/5左右
    比较一下华为,2000年,任正非写下《华为的冬天》的时候,华为的销售收入不过220亿元人民币,海外销售额只有可怜的1亿美元。而2010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增长了7倍,高达1852亿人民币(280.6亿美元)。共拥有来自15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万名员工,10年增长10倍以上
    目前,华为员工数已经超越思科,收入超越也在未来几年之中,华为没有上市,无法准确估计公司市场价值。但是,按照增长率以及利润计算,双方实际的市场价值目前应该旗鼓相当。所以,最近这3-5年堪称是产业力量的转折点,是华为和思科谁是全球市场的王者之争的关键时刻
华为VS思科之:历年财务及营销状况
华为:


思科:

财年业绩 非GAAP业绩
2011财年
2010财年
与2010财年相比
2011财年
2010财年
与2010财年相比
净销售额
432亿美元
400亿美元
增长7.9%
净收入
90亿美元
94亿美元
降低4.3%
净收入
65亿美元
78亿美元
降低16.4%
每股收益
1.62美元
1.61美元
增长0.6%
每股收益
1.17美元
1.33美元
降低12.0%
说明:GAAP净收入包括与重组及其他收费相关的7.72亿和9.23亿美元税前收费。
*数据来源:和讯财经
截至到2012年7月底的2012年财年,思科年收入460.6亿美元,毛利287.1亿美元(毛利率62.33%),纯利80.4亿美元(利润率17.46%)。
华为利润率:9.1%。

华为思科员工人数和专利数量对比
华为的研发人员就超越了思科公司员工总数
截至到2012年7月底的2012年财年,思科员工数量66,639人(2011年为71,825人)
华为2010年员工11万名员工,2008年为87500名。
华为现有14.6万名员工,遍及全球155个国家,其中产品与解决方案(R&D)领域员工数占比52%,其次为服务领域,占比19%,销售占11%。
华为每年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用于预研、标准及专利工作。
2006年华为提交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575件,超过思科2.4倍。
截至2011年底,华为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达47322件,授权23522件,其中国外专利10978件,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授权专利5415件,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10650件。

华为比思科更加全球化,思科为什么不惜一切手段死守美国市场?
美国市场成为思科维持高利润生存的核心支柱:美国市场收入占60%
华为:比思科更开放更是全球化的公司,中国以外收入占到将近70%
思科一旦失守美国市场的垄断性地位:首先,冲击其一贯的高额利润,利润将大幅度下滑,随后收入也将下滑,必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华为的销售收入
华为的研究开发
公司长期致力于研发投入,持续构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坚持开放合作。我们以客户需求驱动研发流程,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的持续创新。
公司在研发领域广泛推行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 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帮助市场和客户成功。
2010年,华为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度研发费用达到人民币16,556 百万元,同比增加24.1%。我们投入51,000多名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46%)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并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0个研究所。我们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20多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1,869件, PCT国际专利申请 8,892件,海外专利8,279件。已获授权专利17,765件,其中海外授权3,060件。在LTE/EPC领域,华为基本( 核心)专利数全球领先。
华为融入和支持主流国际标准并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0 年年底,华为加入全球123个行业标准组织, 如3GPP、IETF、ITU、OMA、NGMN、ETSI、IEEE和3GPP2等,并向这些标准组织提交提案累计超过23,000件。我们担任OMA、CCSA、ETSI、ATIS 和WiMAX 论坛等权威组织的董事会成员,在任180 多个职位。我们累计向3GPP提交超过6400篇LTE/EPC 提案,2010年华为在该组织通过的LTE无线通信核心标准方面的提案数,占全球通过提案总数的近20%。
2010年, 华为荣获TMF“ 最佳解决方案” 奖及OMA“杰出贡献和领导力大奖”,T比特级多业务路由平台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一代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多业务传送平台标准、设备研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无线标准获得了WWRF Fellow荣誉 。
依靠强大的创新能力,华为在2010年通过竞争获得了中国政府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项目、高可信网络项目、新一代存储技术项目、欧盟FP项目以及德国柏林政府BESTSELECT项目等创新与研究项目补助。
思科股价历史走势:十年停滞


*思科历史股价与纳斯达克走势对比
思科帝国兴衰史
    Cisco,1984年成立,1990年上市。1995年,成为世界最大网络设备制造商。2000年,年销售额高达180亿美元,雇员31,000人,市值达到4440亿美元,首次超过微软的3580亿美元。2000年3月27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思科总市值竟达到5550亿美元,一度超过微软成为美国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虽然登上世界巅峰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为了这一刻,微软花了将近25年的时间才爬到现在的位置上,而思科仅花了16年的时间。
    2011年7月18日,思科宣布将裁员6500人,并将位于墨西哥的一座工厂卖给富士康,以甩掉另外5000名员工。此前,思科宣布将停止开发Flip摄像机产品和Eos社交平台。 而彭博社又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说法:“思科最多将裁员1万人。”这些消息随即引发了业界对思科业务发展前景的热议,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领先者的窘境”。
    曾经的科技巨头——思科公司,一路沉沉浮浮,从受风投追捧的科技新贵到官司缠身的潦倒巨头,仅十多年时间,便有若干变数。股票下跌、官司缠身、产品线衰败,近期,它花巨资收购Flipcam之后,又宣布停止产品开发,这不禁引人猜度:思科股票到底能跌到什么程度?
价值观失守:以政治外衣打击竞争
    创新至上、全球开放、公平竞争、平等互惠,这些价值观是美国企业家精神、美国硅谷精神也是互联网精神的最核心内涵。也是美国和美国高科技企业领袖全球的根本保障。
    这次华为中兴事件最大的启示就是美国和思科价值观的失守。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以更开放、更创新、更公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这场洗礼。
    华为中兴事件是美国真正衰落的标志性事件:当美国在自己最强大、最具全球性竞争优势的高科技领域,也不得不依靠冷战思维的政治手段来硬生生保护自己、打击竞争,正说明了美国的衰落趋势已经进入最深层次。
    华为中兴事件是思科跌下产业领导者地位的转折点:思科是硅谷的最大奇迹之一,也是互联网热潮时期曾经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也是为数不多在市值超过微软的公司之一。创新曾经是思科崛起的关键,但是这已经成为历史!
    十年前以知识产权名义起诉华为,起码还是端得上台面的市场行为,今天的苹果和微软等也还在屡试不爽。但是,作为硅谷最重要的公司之一,今天的思科需要借助政治维护自己在美国市场的优势地位,标志着已经开始丧失硅谷精神和互联网精神"。这种行为得到的是今天短暂的得利,失去的将是长久的未来!
更深远影响:信息安全与贸易保护
    思科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基础设备商,将是网络时代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石。美国为什么封杀华为而不阻扰联想购并IBM(因为PC行业最大利益在英特尔和微软,最大的安全在于CPU和操作系统)?
    美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在国家安全方面采取进攻型战略的国家,其他所有国家只有实力防御型保障(欧洲国家和中国等)
    以美国政治家思维模式来看,华为机器每天发送“信物”而有安全嫌疑,那么,中国数亿台使用Windows和英特尔CPU的电脑,数亿台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以及苹果iPhone、思科路由器等等,这些几乎覆盖全产业链整个生态的美国产品每天都在向美国总部海量发送“信物”和各类信息,这将是何等的危害?但是,这些美国公司享受超国民待遇。
    以美国标准衡量,那么思科、微软、苹果、Google、英特尔等这些占领中国市场的美国高科技公司,是不是也应该被限制?如果说,华为、中兴、联想等中国公司在美国的业务也就是数百亿级的规模,那么苹果、英特尔、思科等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将是万亿级的规模。这种不对称的IT贸易战一旦开打,损失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危险的游戏!这次事件必将把中国信息安全问题和市场竞争问题大大激化,除了思科之外,也很可能将微软、苹果、Google、英特尔等一起绑架上了市场问题不断政治化的战车。危及美国高科技的整体繁荣的发展趋势,危及全球高科技市场有序竞争、良性发展、互惠分工等大好格局。
思科竞争对手数据比较
Direct Competitor Comparison
  CSCO ALU HPQ JNPR Industry
Market Cap: 102.09B 3.79B 56.51B 11.21B 283.85M
Employees: 71,825 79,796 N/A 8,510 475.00
Qtrly Rev Growth (yoy): 4.70% -6.80% -3.50% 9.20% 39.00%
Revenue (ttm): 43.72B 21.84B 127.24B 4.52B 204.16M
Gross Margin (ttm): 61.43% 36.14% 23.35% 65.61% 53.61%
EBITDA (ttm): 11.21B 1.93B 16.37B 912.43M 12.87M
Operating Margin (ttm): 20.14% 4.63% 8.95% 16.46% 4.92%
Net Income (ttm): 6.34B 758.27M 7.07B 519.21M N/A
EPS (ttm): 1.16 0.32 3.32 0.95 0.34
P/E (ttm): 16.40 5.22 8.56 22.46 17.90
PEG (5 yr expected): 1.26 0.47 1.55 1.21 0.75
P/S (ttm): 2.30 0.17 0.44 2.65 1.39
ALU = Alcatel-Lucent, S.A.
HPQ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JNPR = Juniper Networks, Inc.
Industry = Networking & Communication Devices
*数据来源:雅虎财经2011-12-08
Computer Hardware (US) Ranked by Sales
Company Symbol Price Change Market Cap 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IBM 194.05 0.58% 228.71B 15.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PQ 28.41 0.82% 56.51B 8.56
Dell Inc. DELL 15.90 0.25% 28.56B 8.19
Cisco Systems, Inc. CSCO 18.99 1.39% 102.09B 16.40
Xerox Corp. XRX 8.36 0.36% 11.60B 11.28
Seagate Technology PLC STX 16.32 -0.49% 6.85B 14.90
Apple Inc. AAPL 389.09 -0.48% 361.62B 14.06
NCR Corp. NCR 17.16 0.82% 2.70B 27.24
EMC Corporation EMC 23.60 0.08% 48.14B 23.48
Toshiba Corp. TOSBF.PK 4.37 0.92% 18.51B 11.29
*数据来源:雅虎财经2011-12-08
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1万元。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经营业绩

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国际市场已成为华为销售的主要来源。2009年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超过2/3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2010年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340亿美元,2011年预期实现销售额400亿美元。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的报告显示,华为超越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09年赢得全世界首个商用的LTE网络——挪威4G移动网络合约更是震惊业界。
由美国权威商业媒体Fast Company日前评出了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华为紧随Facebook,Amazon(亚马逊),苹果和google(谷歌)之后位列第五。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华为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大奖,为中国品牌群体性的崛起奏响华彩乐章。
2008年,公司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健康的增长,全球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国际市场收入所占比例超过75%。华为公布的销售收入一般是指合同销售额,而实际销售额,按照华为往年的平均水平,大概为合同销售额的72%~75%。因此,华为2008年的实际销售收入应约为170亿美元。
2008年7月9日消息,华为日前发布了其2007年年度财报,结果显示,2007年华为共收入125.6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48个百分点。2007年华为位列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据国外媒体报道,凭借125.6亿美元的收入,2007年华为超过北电一举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2007年华为获净利6.74亿美元,与2006年时的5.12亿美元相比增长了32%。
截至去年年底时,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总计拥有35000名研发人员,约占其全球雇员总数的43%。
自创业伊始至去年12月底,华为先后已递交了26880份专利申请书。
在去年所获总值160亿美元的合同订单中,有72%的订单均来自国际市场。华为表示,2007年华为在如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获得的订单同比增长了150%
2006年销售收入达656亿元人民币,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160亿美元。华为与众多世界领先的运营商建立了伙伴关系。截至2006年,全球50强运营商中,包括Telefonica、法国电信(FT/Orange)、沃达丰、中国移动、英国电信(BT)、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等在内的31家选择了华为作为合作伙伴。
在发达地区市场,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并在日本和美国市场相继取得新的规模突破。
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TOP3设备供应商,华为在新兴市场的份额稳步提升。
作为全球移动网络建设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移动产品在公司的产品销售组合中,仍然占有首要比重。2006年,华为签署了28个WCDMA/HSPA商用合同,GSM网络销售复合增长连续三年超过74.1%,06年全球市场份额21%。
固定网络、IP网络和电信增值业务等产品领域均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华为发展大事记
2010年
·全球部署超过80个SingleRAN商用网络,其中28个已商用发布或即将发布LTE/EPC业务。
·在英国成立安全认证中心。
·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节能自愿协议。
·加入联合国世界宽带委员会。
·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大奖。
2009年
·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成功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位。
·率先发布从路由器到传输系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
·获得IEEE标准组织2009年度杰出公司贡献奖。
·获英国《金融时报》颁发的“业务新锐奖”,并入选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主要产品都实现资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个新能源供电解决方案站点。
2008年
·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
·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递交1737件PCT专利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08年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
2007年
·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
·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
·在2007年底成为欧洲所有顶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
·被沃达丰授予“2007杰出表现奖”,是唯一获此奖项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推出基于全IP网络的移动固定融合(FMC)解决方案战略,帮助电信运营商节省运作总成本,减少能源消耗。
2006年
·以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
·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发UMTS技术。
·推出新的企业标识,新标识充分体现了我们聚焦客户、创新、稳健增长和和谐的精神。
2005年
·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与沃达丰签署《全球框架协议》,正式成为沃达丰优选通信设备供应商。
·成为英国电信(简称BT)首选的21世纪网络供应商,为BT21世纪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MSAN)部件和传输设备。
2004年
·与西门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
·获得荷兰运营商Telfort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合同,首次实现在欧洲的重大突破。
2003年
·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
2002年
·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
2001年
·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卖给爱默生。
·在美国设立四个研发中心。
·加入国际电信联盟(ITU)。
2000年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
·海外市场销售额达1亿美元。
1999年
·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CMM5级认证。
1997年
·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
·于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1995年
·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1992年
·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1990年
·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
1987年
·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思科公司简介

Cisco Systems, Inc. 思科系统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它的网络设备和应用方案将世界各地的人、计算设备以及网络联结起来,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各种设备传送信息。思科公司向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网络方案,使客户能够建立起其自己的统一信息基础设施或者与其他网络相连。 思科公司提供业界范围最广的网络硬件产品、互联网操作系统(IOS)软件、网络设计和实施等专业技术支持,并与合作伙伴合作提供网络维护、优化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化培训服务。
思科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在马萨诸塞州的Chelmsford和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的分部负责思科公司部分重要的业务运作。
思科公司及其客户每天都在为推进互联网的发展而努力。思科相信,互联网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产生"全球网络经济"模式。这一模式使任何规模的企业都能使用信息交换技术来保持一种强大、交互性的业务关系。
思科公司自身就是"全球网络经济"模式的受益者。利用跨越互联网以及内部网的网络应用,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直接收入增加。这为思科每年增加8.25亿美元的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满意度。思科在客户支持、产品预定以及交货时间上的竞争力也随之大大提高了。思科公司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商务站点,公司全球业务90%的交易是在网上完成的。
思科公司是美国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从1986年生产第一台路由器以来,思科公司在其进入的每一个领域都占有第一或第二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的领导者。1990年上市以来,思科公司的年收益已从6900万美元上升到2001财年的222.9亿美元。公司在全球现有36000多名员工。

Cisco博物馆
思科帝国兴衰史 思科大裁员 思科沉浮路 思科关闭Flip 思科之病 Flip四年兴衰原因 思科2010财年财报 思科网络视频赌注 思科Umi 思科十大竞争对手 重塑思科 约翰·摩格里奇 列昂纳德·波萨克 思科发家知识产权真相 威廉·伊格 桑德拉·勒纳 《网络英雄系列--思科王朝》 思科系统公司 CISCO路由器故障 CISCO职业资格认证 CISCO 思科认证 思科
博客中国荣誉出品
电话:010-88518116
主编邮箱:editor@blogchina.com
版权声明:博客中国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总策划:方兴东
主编:张红梅
制作:康影
制作时间:2012-10-18
思科历史股价完全走势
思科最近五年股价走势
评论
网站定位 | 历史由来 | 发展历程 | 管理团队 | 联系主编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精英
Copyright 2001 - 2011 blog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100256 京ICP证050706
客户服务热线:400-101-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