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以房养老难推行 以房养老不如以房租养老
在风险难以定价的背景下,在中国最适合的可能是市场化的以房养老模式。考虑到城市户籍老人在当地多有一套甚至一套以上住房,发展合规的房租市场,由市场给予老人租金报价。政府维护市场秩序,严防租金等方面的欺诈行为,让一辈子积攒了两套房的老人轻松当寓公,补贴养老金不足部分,租金上下随行就市,也算是功德一件。
 
老徐时评:“以房养老”有可能成为鸡肋!
说白了,其实还是卖房子,所不同的是:卖房子是整出整取,一次性拿到一笔钱;“以房养老”是整出零取,房子和钱都在银行那儿押着,银行每月给你发养老金,最后房子归银行。
都说中国的社保问题特复杂,其实归根到底关键就是一个字:钱!企业和个人的缴付比例已经很高了,怨声载道,再提高势必引发公众不满。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尽管在国际上低得可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政府要发展啊,要确保GDP的“下限”啊,所以也没什么指望。弄来弄去,最后还是让老百姓自己养自己吧。于是,我们这时候就又与国际“接轨”了,把“以房养老”弄出来了。
 
立仁:清华教授让中国人超级幸福
假设从某一年起,50岁开始退休做义工,积累15年,这个义工队伍必将大于产业工人。那时,养老院的园林爆满,义务就业形势不再乐观。如果那时杨教授还活在教授位置上,她会将园林稍作修改,变为“陵园”义工,毕竟又是一片广阔天地。知识界有“学无止境”,义工界自然有“工无止境”,大有作为。
这个设计最值得赞赏的“幸福点”,在于它的公平性。工人50岁开始做义工,除了有特殊规定的人员外,一般领导干部、公务员是60岁退休,起码,还有上层社会陪伴工人干上5年义工,有了这个大垫背,工人岂敢不幸福?
 
博客热议
  • 国内多地已自发尝试以房养老 70年产权或成障碍
  • 湖畔小子:“以房养老”会不会“流产”?
  • 毛牧青:赤条条来也将赤条条去
  • 冯相军:以房养老的政策善意与现实困境
  • 墨黑纸白:以房养老:请不要逼我交养老保金好吧?
  • “以房养老”不新鲜,【以尸养老】可试验
  • 剑云拨雾:抵押房养老损阴德无耻之尤
  • 老兵808:“以房养老”彻底敞开“奴时代”大门
  • 国世平的演讲:赶紧卖掉房子 一套都不剩
  • 全国明年试点以房养老 北京将推进“租房置换”
  •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 林毅夫:应把双轨制一律消除掉
  • 这些“学者”为何会老站在民众对立面
  • 兆基杂谈:杨燕绥真的有这样的弦外之音吗?
  • 易申候:杨燕绥、官人及其他
  • 关于养老问题,看来要失信于民了~
  • 石人眼:杨教授假如你退休后不去给老人洗衣服咋办?
  • 清华教授为何敢出养老〝馊主意〞
  • 石城吴:从杨燕绥、胡鞍钢等看今日之清华
  • 戈新洲:请问杨燕绥:您究竟是哪一类的专家、教授?
  • 兆基杂谈:杨燕绥“新下岗论”与旧下岗论之比较
  • 周东飞:清华教授“退休论”是什么怪逻辑
  • 有一种退休叫“男做园丁,女洗衣服”
  • 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所有劳动者都需缴纳
  • 新华网: 杨教授抛出的“补丁”没人味
  • 郑和朋:清华女教授该走出象牙塔看养老金问题?
  • 机关养老金不并轨改革都似“耍流氓”
  • 薄文军:当义工等退休:清华女教授让人对智囊团队绝望
  • 维扬卧龙:退休后干15年义工,这是要剥削到死?
  • 一川清流:“灭绝师太”的强硬回应底气何来?
  • 田成:为清华教授杨燕绥叫一声好!
 
 
杨燕绥:当前养老金制度不可能一步并轨
  往期回顾
 
  谁制造了恐怖分子冀中星?
首都机场爆炸,冀中星输赢的代价,是再次的粉身碎骨。万幸的是,留下了性命。万万幸的是,没有伤及无辜。[详细]
 
  刘志军不死的理由
无论从刘志军所犯严重罪行看,还是从当今中国极其严峻的腐败形势看,刘志军必死无疑。然而如同陈同海辈受贿近两亿竟然不死一样,刘志军又获死缓。[详细]
 
  斯诺登为何成“地球弃儿”
一个伸张正义和真理的巨人——斯诺登,缘何成了无家可归、无人收留的“地球弃儿”?这是为何?到底为何?[详细]
 
  钓鱼岛问题“留待后人解决”?
将问题留给后人解决,可以是一种策略,但不是一个可以沾沾自喜的策略。如果什么都留给后人解决,那今人解决什么?[详细]
 
 
以房养老能否实行?
  赤条条来也将赤条条去
如今需要“以房养老”的,大都是“低标准”时挨过饿、60年代支过边、“文革”时上过山下过乡、“改革”后下过岗的60岁以上底层老年群体,他们曾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主力军。他们对国家奉献最大,个人牺牲最多,收入待遇最低……然而历史对他们有太多的不公。“干了一辈子革命”,最终养老还得靠“卖房”。这什么道理?![详情]
毛牧青
  “以房养老”表面光,多数老人不买账
对银行保险公司来说正像按揭贷款的风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而倒按揭恰恰相反,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此外,如何确定倒按揭利率也是难题。贷款额少老人不愿意,贷款期长机构又可能吃亏。第一个担心就担心房价会下跌,抵押物会缩水。第二担心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只有70年,有的甚至只有40年和50年,担心政府就把土地收回。第三就是担心房屋产权不清晰,如果老人死了,子女不搬出去怎么办。[详情]
阳信人
  “以房养老”是个坑儿
卖的总比买的精,银行做这个买卖当然不是学雷锋,你可以算算第一次抵押房贷付出了多少利息,大概足够你养老了,那么第二次抵押,银行榨的只有更狠。你在青春岁月省吃俭用每月偿还巨款30年,最后银行通过“倒按揭”收回你的房子只需要10年,你说狠不狠?——你实在是为银行打了一辈子工。这就是一个坑儿。[详情]
纸上建筑
  抵押房养老不如卖房养老五大理由
老人在抵押房屋过程中,不仅要承担评估费用,还将被银行、保险公司赚取利润,所抵押房屋的价值已大大缩水。老人将房屋抵押,其所获资金一定低于原值;按“以房养老”办法,老人抵押房屋后,将定期、分期获取养老金。每次获取的养老金偏少,过惯了节俭生活的老人,一定不舍得改善自己的生活。抵押房屋养老难以真正提升老人生活品质。[详情]
吴其伦
  “以房养老”会不会“流产”?
房子犹如老人的命根子,“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房子抵出去了,老人住进了养老院,到了中国的传统节假日,如果后辈想让老人享一下天伦之乐,只能几代同堂涌到养老院去?再往底说,依极大多数中国人习惯,在老人去世后是得在家里“住满三天”的。试问,如果“以房养老”了,老人走了,竟连在家里“睡”三天的可能,也完全不存在了?[详情]
湖畔小子
  以房养老,纸上的养老政策实行不了
一幢房子不是一钱两钱,价值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儿孙同意老人抵押银行的可能性有多少大?真正不在乎这几十万几百万的儿孙们,还需要老人以房养老吗?以房养老政策在我国目前只能是停留在纸上的政策,实行不了的。不仅有老人的想不通,儿女们的抵制,更有银行不想接手的软抵抗,地方政府职能机构的拖沓,更有政策的不配套限制。[详情]
维扬卧龙
  以房养老:请不要逼我交养老保金好吧?
这就是扬言要将养老保险金投入股市的某部门和某部门旗下的砖家们的借口?那么这18.3万的养老保险金究竟是怎么来的?中国一年上交的养老保险金即便是全国按照最低标准来交也是足够用的,更何况大家选择交的高低程度不同呢?这“缺口”是否可以作证也是为“推迟退休年龄”“推迟15年领养保险金”以及“以房养老”做嫁衣呢?[详情]
墨黑纸白
  “以房养老”是否再次推高中国的房价?
现在如果出台“以防养老”是不是如虎添冀,再次推动房价上涨?一个“养儿防老”让中国的人口泛滥成灾,这是不是意味着“以房养老”将会使中国的房子泛滥成灾?到最后中国遍地都是房子,中国人吃什么喝什么?到最后房子变得一钱不值又拿什么养老?房价这么高,又有多少人买得起房?买不起房的靠什么养老?再者来说,既然“以房养老”,那还要我们交养老金、社保干什么?[详情]
心悦白云
  “老有所养”实质是社会法治文明问题
我国的靠儿女和靠政府养老两种传统模式,表现为两个问题:一是支付能力不足;二是怎样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出台“以房养老”政策,希望这一探索能为我们带来双赢的结果。激活房子这一“沉睡的资本”,是解决支付能力问题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最主要的,应是通过刺激社会资本,通过大规模市场化、社会化养老解决根本问题。[详情]
草根法官
  以房养老:人活着,房子没了,咋办?
老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这话似乎应该改成“手里有房,心里不慌”了,对于那些无房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养老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才是当下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即便是手里有房并有意通过住房反向抵押实现养老的老人来说,这个问题同样重要。如果他们足够长寿,如果房子被银行收走而他们却仍活着,养老问题应该由谁解决?[详情]
张楠之
  以房养老的政策善意与现实困境
以房养老的政策,既可盘活属于老人所有的不动产,又能缓解社会养老困境,不失为穷途末路灵光一现的大智慧。但房子对于普通中国人的意义,不是位居庙堂之高的智囊们所能感知的。没有房子的人生是漂泊状,没有房子的生活无安全感,不惜几代人的心血购置了房子,到头来还要靠房子的担保来安享晚年,实在是一种吃肉不吐骨头的疯狂剥削。[详情]
冯相军
  养老政策的人心向背?
网友们很有才,总结出了养老宣传口号的变迁:198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199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2012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是中国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不足以为自己养老,还是被极少数既得利益者吞噬了,被那些“败家子儿”老头们都败光了?[详情]
程江河
 
我们的养老怎么办?
全国明年试点以房养老 北京将推进“租房置换”

        我国明年将试点“以房养老”,让老人沉睡的不动产“动”起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颁布,“意见”提出“鼓励保险公司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各地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也要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办养老院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无劳动能力等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取得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而“租房置换”则是通过出租房屋获取租金,最终通过租金收入来入住养老院。北京市民政局表示,“租房置换”是对“以房养老”形式的一种拓宽,既可以加强对房产资源的利用,还可以避免老人对丢失房产的担心。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文]

清华教杨燕绥授强硬回应“退休后应服务”:为什么不可以

        提出“退休者不领养老金,而应居家就近参加养老服务,如去养老院做园丁”说法受到的网友质疑,杨燕绥以连续三个反问强硬回应:为什么不可以做呢?一说做园丁就错误的吗?帮老人洗洗衣服做做饭就错了吗?虽然国内如北京等地只强制要求养老保险缴费15年,但杨燕绥强调,现在老龄化国家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基本上都在35至40年了。因此,当一个人退休后但又没达到清华方案65岁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点时,个人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情况是这个人有足够的收入了,可以选择50岁退休后不工作,一直等到65岁再领养老金。第二种情况是这个人的家庭困难,他需要继续工作,这样他比别人缴费增加,增加的缴费年限是可以领取超额养老金,也叫奖励养老金的。第三种情况,退休者因健康等问题丧失工作能力了,这些人可以有一段时间领失业保险,还有一段时间领低保,甚至提前领取养老金。

杨燕绥:当前养老金制度不可能一步并轨

        老龄社会是指由10个劳动人口赡养1个老人,深度老龄社会则是5个劳动人口赡养一个老人,现在OECD国家基本都是深度老龄社会。杨燕绥说,所谓养老金双轨制也有口径问题。“小双轨”存在于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现在只是让事业单位改革,机关没有改,所以事业单位不愿意;“中双轨”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大双轨”是有工作的人和居民之间以及城乡之间。
        “我们的方案是大口径地解决双轨制问题。”养老金改革第一要打破身份搞基础养老金,人人都到60岁或者65岁领取一份基础养老金,差异就在于纳税人可以拿到上一年度的50%、60%,而不纳税的人政府会让你吃饱饭。[全文]

 
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能推迟吗?
  清华教授咋想出这个“馊主意”?
杨燕绥教授的“馊主意”可以说惊爆网络,说得太轻松太浪漫了!长达15年做义工男人种树种草,女人做饭洗衣,谁来养活这群大龄义工?数以亿计的低收入劳动者,进入50岁之后,无论是体力还是眼力都大幅衰退,许多用人单位也不愿意雇请他们,他们最希望早点退休领到退休金。而杨燕绥教授提出的方案切断了他们的维生之路,在退休之后领不到退休金,却要去在外做15年的义工,多么荒谬的“馊主意”![详情]
蔡慎坤
  杨燕绥到底是没吃药还是药吃多了?
究竟是什么脑子,能想出这么邪恶的论调,还满世界的张扬呢?50岁退休,65才领养老金,那么,这15年间,她的意思显然是完全停薪的意思吧?要不为什么非要等到65才领养老金呢?15年不领工资,他们靠什么生活?难道你让他们天天喝西北风?那些积极想退休的人,往往都是工作在一线,收入并不是太高的。本来平时就没什么积蓄,全靠工资活着的。你给他们断15年的工资,这得是多么邪恶的人,才能想出这样的馊主意呢?[详情]
李晨辉
  专家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洗衣服
杨教授此言一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窃以为,作为普通公民,发表一下个人见解无可厚非,即便说错了也大可一笑了之;作为专家教授,如果是在私底下或微博上,冒出点“奇谈怪论”,毕竟属于“私人领地”,倒也无须大惊小怪;但专家教授在面向大众传播的公共传媒中说话,就应当有所顾忌,以免误导公众、混淆视听。[详情]
乔志峰
  “杨燕绥现象”是管理制度设计模式的缺陷
退休制度改革,一开始就是一些精英设计的。退休双轨制是古今中外最为恶劣的腐败制度,却被既得利益者珍视如命。社会已经将退休制度改革推到了改革的最前沿。然而,最关键的时刻,抱残守缺的势力也必然会有更多“表示”,祭出“义工养老”、“房子养老”、敞开生育“儿女养老”,都不在话下。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都是一种盾牌,盾牌之下,还是“双轨制养老”这个桥头堡。[详情]
立仁
  清华教授“延退怪论”堪称灭绝师太
教授们也不缺钱,他们都在双轨制下享受体制的狂欢,他们从来不会想方设法的研究如何打破双轨制的退休怪象,却整天挖空心思的制定一个又一个延迟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的缺德方案,他们义无反顾的要打退休职工的算盘,社会保障机制到底是保障谁的?老百姓交养老保险,退休拿养老金,天经地义,用不着教授们装模作样的研究。[详情]
帝国良民
  :“退休做义工” 清华教授愚蠢至极还是别有用心?
延迟退休,延迟领取,就是收了百姓多年的钱,最后却要想方设法拖延着不给,这是什么逻辑?当今社会,各种观点多元化,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一些专家突然的惊人之语,实在让人不耻,不仅缺乏起码的学术精神,更是缺乏起码的客观认知。在今天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专家的如此之表现,实在令人费解,要么是愚蠢至极,要么就是别有用心。[详情]
碧翰烽
  洗15年衣服“好”在哪里?
我们的劳动力仍然严重过剩,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要价一年不如一年。在这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当然愿意选择年轻的,劳动者在四五十岁被踢出职场,貌似应该允许提前退休并领取养老金才是符合人道的政策,而我们居然要琢磨“延退”。只管延迟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却不保证你有像样的工作,这是双重耍无赖。五六十岁的普通劳动者,像样的工作谁肯用你,就只好去锄草洗衣服呗,又累又不挣钱,挣命糊口而已,旧社会也不过如此。[详情]
纸上建筑
  国企红利能否补上养老金账户缺口?
通过企业红利填补养老金的缺口,看起来很美丽,但是可能会很糟糕。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看好这点,甚至觉得事情将会朝着更坏的方面发展。可能更容易给国企找垄断的借口,同时也有更多理由要求补贴。现实上,很多国企都是打着民生名义去垄断,所以就等于借口又找到了。国企红利金额并不多,也未必一定能够真正补上这个缺口。[详情]
李俊
  养老金问题缘何再起波澜?
我们的体制改革深化必须积极推进,就是因为很多内在的体制缺陷,比如养老金的双轨制,才是引起社会公众不满乃至愤怒的重要根源。维护社会稳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体制改革的深化清除大量的社会不公,这才会从根本上铲除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基础性因素。那些决定体制改革进程的往往是现行体制的受益者,他们不可能成为类似改革的积极促进派,他们屡屡贻误改革时机可以理解。[详情]
快乐大哥
  养老金缺口,一个阴魂不散的话题!
2025年的3亿老人,包括不包括农村的没有交过养老保险的那部分老年人?这部分人占多少?他们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就不可能领取养老保险金,这部分人怎么会造成养老金缺口?本文的养老金缺口到底是指什么?为什么老强调这个养老金缺口?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清华大学的所谓精算理论,都精算不了养老保险金问题![详情]
冷风181
 
国务院:明年将试点以房养老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18116
主编邮箱:editor@blogchina.com
版权声明:博客中国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
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博客中国荣誉出品
设计制作:杨霞
本期编辑:康影
制作时间:2013-09-16
 
评论区
网站定位 | 历史由来 | 发展历程 | 管理团队 | 联系主编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精英
© Copyright 2001 - 2014 blog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100256 京ICP证120511
客户服务热线:400-101-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