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入户北京需考试审核?别开玩笑了
教授真正担心的是北京等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这并没有错,但祭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差别,则彰显出一种畸形的优越感,事实上过去数千年来,并不存在户籍制度的情况下,中国人口也没有出现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的现象,为什么如此?根本问题就是国家资源的分配。教授有一点说对了,要追求城市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的平衡协调。在这个平衡协调的过程中,在农村可以形成一个反吸引力,吸引一部分人留在农村。这一点,现在我们也远远没有做到。[详情] |
帝国良民 |
|
|
纳税与捐款需要北京户口吗?
如果说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也都是正常纳税人,凭什么他们就要受到种种限制?从买房买车,到子女教育,甚至到火化。让我们来看看户口是什么?它仅仅是个城市正式、永久居民的身份证明吗?不,它是享有一系列特殊福利待遇的凭证!当户口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时,我们不难理解,面对捐款时他们心中的那股辛酸 ,他们只能这样说:“现在要我们捐款,我们不是北京户口!什么人有资格给北京水灾捐款啊?要有北京户口才行吗?要有北京暂住证才行吗?要有北京连续五年缴纳社保和所得税证明才行吗?要排队摇号吗?”[详情] |
风青杨 |
|
|
倒卖北京户口难逃“稀缺”二字
倒卖北京户口可谓是屡禁不绝的交易,北京户口作为稀缺资源成为买家和卖家角逐的对象。倒卖猖獗且屡禁不止无疑就是“稀缺”二字导致,任何资源的稀缺都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尽管北京户口不能称之为商品,但其本身固有的附加值让其比一般商品更有价值。而北京户口和其他户口之间的附加值差距更是直接将北京户口推到虚高价格的前端。[详情] |
王传言 |
|
|
北京是否应该限制外来人口?
如果说到人的自由迁徙权,其实众所周知这不过是一个发达国家制造出来自欺欺人的谎言。国际上最大的户籍制度就是现行的签证制度,商品的自由流动和人口的非自由流动,这就是目前的人权状况。说北京到底是北京人的北京,还是中国人的北京,这种争论很似是而非。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如果北京是中国人的北京,也不可能把13亿人口都放到北京来。其中的问题就是,北京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说北京应该限制人口,这不是道德判断,而是事实判断。[详情] |
何必 |
|
|
|
“外来人口落户北京应考试”很荒唐
不偷不抢没做违法乱纪之事,怎么就成了“非法打工”了?我们知道北京就那么巴掌大块地方,全国人民都去住根本不现实也不可能,这不仅给政府管理带来不便,更让那些生活、工作在北京的外来人自身也带来不便,但也不能“看人下菜蝶”吧?再说外来人口落户北京应考试就能禁止人们不上北京了吗?消除地域歧视的前提是公平公正,消灭更多的不平等,外来人口落户北京就得考试,是增加更多的不平等和歧视,其结果可能是雪上加霜。我认为很荒唐。[详情] |
心悦白云 |
|
|
外来人落户帝都要考试,打工要许可证
在香港在美国在其他欧盟大部分国家,孩子生哪儿就是哪儿国籍,生在本国内拥有哪里不动房产爱在哪里长期居住就是哪里的人,哪像我们国家,一个户籍制度,就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因为一个户籍,我国演绎了多少荒唐,又现实歧视了多少无辜?一口一个外地人素质低,不能把北京城市农村化,嫌弃的那味十里外都闻着了,但是北京离得开外地人么?春节民工回家半月,京城生活这不便那不便,除了上街空旷点!农民工素质低,北京城市人素质就高?农民工大多数出不起国,国外汉语提示是写给帝都的农民工看的?[详情] |
维扬卧龙 |
|
|
重启“新市民”的主人翁精神?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城镇户口的逐渐放开,农民工的概念已经淡出职场,取而代之的则是“新市民”的职业化课题。如果说城市化主要应当是人的城镇化,需要“新市民”在精神层面融入城市,那么对于大多数“新市民”来说,则需要具体地体现为融入企业。这其实就是将昔日“土地的主人”所蕴含的主人翁精神,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一次重启。[详情] |
张华强 |
|
|
为何美国没有中国式的户籍制度?
中国的户籍制度不是简单的登记制度,里面带有强制和歧视。国外迁徙搬家以后也要有相关的登记,那就是把驾照上的地址改过来。要是在本州内你对本地区不满意,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一个城市搬到另外一个城市,简单到只给你贴块不干胶,连那张塑料卡片都不用换,这在中国就不行,因为有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之分。要是跨州搬家,就要去花十来块钱换个驾照了,没有任何门槛。这在中国更不行,一个北京的户口值不少钱呢。[详情] |
余晓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