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倪光南:为了信息主权 请支持中国企业
我们讲怎么办?其实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看看我们有没有可能来帮华为、中兴的忙,美国的思科打不过,说穿了打不过,如果市场竞争很多华为、中兴的产品就会把思科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慢慢慢慢要吃掉它的份额,就像华为、中兴现在在第三世界不错,欧洲也还可以,中国市场更不用说。但是美国自由竞争,因为牵扯到国家安全、信息主权的问题,是性价比能说得通的。华为、中兴做的再好也不行,如果世界有公平的说法,而且有公理可以评的话,没有那个道理。很多说自由贸易的,甚至有人说有国家主权存在,怎么可能一切东西都是自由的呢,不太可能的,我们希望自由贸易,中国希望自由贸易,因为我们在市场份额太小,我们需要自由贸易,我们性价比可以,但是人家不让你。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怎么能帮中兴、华为的忙呢。[详情]
|
|
|
|
|
|
|
|
|
杜子德:如果我们发现安全威胁,我们也可以封杀
2001年以来我们加入WTO我们的技术、产品都和国际上的接轨越来越多,我们和产品也走向全球。我们从WTO还是得到了很多的好处,也使得我们的企业有竞争力,和本土的企业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第二,美国国会和企业之间,说白了就是利益之争,什么是政治呢?就是利益博弈的手段。利用政治手段,也是为了利益。也是为了保证本国的企业,也是保证本国的利益。思科也不是全球公司,是美国公司,利益之争大家也同意。
第三,站在没有的角度,它所做也没什么,就是维护本国的利益,如果你是美国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作为被调查的公司,你无端的怀疑。比如你怀疑他偷了你的问题,那你调查他,他的书也不能出版等等,阻挠他。现直接怀疑你,让你证明自己是个好人,这是有问题的……[详情]
|
|
|
|
|
|
|
|
|
方兴东:思科华为十年之战!
十年来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情况,我们看一个数据。2000年的时候思科当时市值达到了5550亿美金,几乎现在苹果的市值,超越了微软成为了美国也是全球的第一,但是十年以后,思科这个状况已经完全不一样。2000年的时候,思科市值大概2000年初的时候4千多亿,现在的收入大概是400多亿,十年来增长了一倍,员工现在大概是66000多人,员工大概增长了一倍,市值大概900多亿美金,只有当时的1/5。再比较一下华为,2000年的时候华为收入大概200亿,海外收入大概1亿美金,在2002年的时候华为海外收入大概是5亿美金,现在的收入2010年大概280亿美金,2011年300多亿美金,员工大概2010年11万,现在大概14万,将近15万,十年增长了10倍。[详情]
|
|
|
|
|
|
|
|
|
潘柱廷:信息安全是国际经贸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其实信息安全可以变成一个砝码,加重我们的这个说法,再往后,这是一个生态的博弈,而不是企业跟企业,是两个生态环境的斗争,博弈和合作。这个过程会提到完善自我。这实际上是美国的参议会和思科公司。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解读一下,当你看过全文的时候,和没看过全文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坦率的说我觉得这个报告写的非常的好。写的逻辑清晰,只不过这个逻辑你不喜欢。他主要的论点就是中兴和华为没有充分配合我进行调查,这是他的论据,基本的理由。我要你这个东西,你没给,我问你这个事你没告诉我。结论是华为和中兴提供的支撑美国关键的基础设施的设备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的安全。[详情]
|
|
|
|
|
|
|
|
|
胡春明:华为面临的最难是怎么证明自己的清白
你今天证明你是清白的,明天你怎么证明你是清白的,华为面临的最难的是怎么证明,比如说华为和思科是怎么交往的,包括和工信部等等怎么详细的交流的?作为一个企业你能提供这些东西吗?那联想也是龙头企业,作为企业也不能提供,无论是哪个角度,无论是国家机密还是企业的角度,华为业提供了很多东西,要么就是没提供,要么就是没有说服力。[详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