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乌站、马德里站……七一村农业生态园里,游客可以搭乘“先锋号”游览小火车,抵达每一片特色作物种植区,每个区以中欧班列所经城市命名。这个占地460亩,集党建教育、休闲旅游、绿色农产品生产、花卉观赏、湿地生态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是七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详细] |
|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在团队成员看来,姜妍分享给大家的这句话,正是其真实的写照。“姜姐了解每个成员的特质和潜力,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关照生活起居,暖气不足她给送电热炉,小年夜时给值班同志送饺子、炒菜。”设计团队员工兰鑫说。[详细] |
|
吴亚琴以身作则,带头奉献,好榜样带动起一批好邻居跟着干。她生活并不富裕,却把奖金都拿出来给社区工作人员做工装;她主动给自己“找事”,在社区成立课后公益课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给放学的孩子做辅导,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她多次协调各方,社区开办起爱心超市,成立捐助站,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之忧……社区成了居民的依靠,吴亚琴也成了居民信任的书记。[详细] |
|
“一起生活久了,和亲人是一样的。”徐根保说。其实,并非所有专职医生对麻风病消除恐惧心理,很多医生上阵治疗时全副武装,徐根保是“麻风村”不穿防护服和老人握手的医生。除非必要,他在治疗过程中都坚持不戴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是为了消除麻风病患者的自卑、自弃心理。[详细] |
|
“做一个脚下永远沾着泥土的法官”,是黄志丽一直以来的职业追求。身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巷口人民法庭庭长,黄志丽扎根基层审判一线15年,用一件件公正的判决、一次次成功的调解,坚守法律底线,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详细] |
|
“要做好馒头,关键要有好麦子。”在小麦实现稳产高产后,茹振钢把重点转向了品质。经过16年潜心培育出的“百农4199”,由于光合作用强、能量大、籽粒转换好,小麦种包含多达35种香气物质,加工出的面粉饱含着小麦最原始的醇香,不少人称赞吃到了“妈妈的味道”。[详细] |
担任村支书7年来,粟田梅和村支两委多方争取,先后完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篮球场、团寨民族综合楼、人饮消防工程建设,新修机耕道和水渠2000多米,修建了500多米的青石板进户路。2016年,村里还建成了集篮球场、舞台、停车场于一体的700平方米的综合文体广场。[详细] |
经过反复论证,王光国决定在村里发展猕猴桃产业。为打消村民的思想顾虑,王光国带头把自家8亩田都种上了猕猴桃,还专门买来几盒猕猴桃,请村民品尝,给大家算经济账。目前,全村已建成高标准优质猕猴桃示范园450亩,发展银杏等种植基地850余亩。王光国带领村民成立愚公果蔬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标准,设计纸盒包装,并注册了“原汁”“愚公”商标,以品牌形象闯荡市场。[详细] |
凭着多年的生意头脑和胆识,蒋乙嘉盘活土地资源,大做“三农”文章。他带领村民利用村里70%的撂荒地整合出2200亩集中连片产业区,根据村里地形特征搞立体化种植。在山坡、山顶种优质核桃,在半山腰栽经济果林,堰塘及低洼地带种水稻、套养绿色水产,还通过建蜂蜜生态科技园等吸引种植养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详细] |
为加快移民区产业培育,当地政府2013年批准成立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覆盖2个乡镇的10个移民村,胡中山担任合作社的党委书记。胡中山毫不迟疑地交出黄花滩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挑起了6万余名扶贫移民的脱贫重任。4年时间,荒芜的黄花滩上建起了3700多座养殖暖棚、4300多座蔬菜大棚,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已投入生产的大棚每座平均年收益3万元以上,“下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口号变成了现实。[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