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原动力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原动力,人才是中关村创新的第一要素。弘扬中关村文化首先是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这方面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1年时,在搞房地产的诱惑下,有人看中了中关村这块宝地,要将1.7万科技人员迁出中关村,把中关村改建成一个CBD。幸亏后来被否决了。一位领导同志说得好:中关村之所以成为中关村,是因为有中科院几十个研究所,有清华北大,正像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是因为有斯坦福,有UC Berkeley一样。所以,今天我们要更加关爱中关村科技人才,弘扬中关村创新文化,使它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作出新贡献。[详细]

2016中关村数字文化节高峰论坛致辞

徐祖哲:中国计算机室研究学者

中关村从一片田野,从菜地从麦子地能够变成科学城,这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周恩来总理,在华罗庚先生一批科学家带领之下,我们走了创新发展之路,是在许多人都认为做不了计算机,我们不可能发展高新技术的情况下,在国外封锁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当然,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外也加强了联系与合作,现在变成国际化的一个创新事业。[详细]

一个电脑城的昨日,今日,明日!

张瑞麟:赛博数码董事长

我们开始把文化创意放进去,在郑州未来城把最新的AR、VR放进去。接下来我们明日做什么事情?第一阶段是渠道。我们根据双创做的创客平台的整合跟发展。2016年开始一直在亚洲市场做。赛博数码是做渠道的,再好的东西都要有渠道,文化的精神跟亚洲各个国家的主流渠道。不断突破自我,寻找各种可能。当时八个字,否定自我、超越期待。我们把过去的事情全部忘掉,从零开始。我们从创客开始,做了三个方向。第一个智能硬件,第二个学习互联网,做了相关的物联网。第三个文化创意。[详细]

世界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汪云志:原财讯集团合伙人、现赛伯乐合伙人

我们在说中关村,在说不怕死,在说白手起家,在说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有一点很明显,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而且太多太多的未知。有另外一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我这个老兵还在,我曾经工作的营盘已经不在了。作为一个机构,它不在还好,但是作为一个行业,比如IT媒体的行业。计算机世界在2001年达到顶峰,计算机世界营业额2.4个亿,利润1个亿。而今天计算机世界哪儿去了?还用另外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关键是有河,如果河没了,东西都无所谓了。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只有一件事情是需要做的,学习、快速的学习、持续地学习。[详细]

谷龙 王俊秀 吕本富 张向宁 张秀斌 方彤
全球网副总裁 互联网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中科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理事长 天下互联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 会易环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梦宇三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全国政协海外委员
 

今天请了一些中关村的老前辈,也有政府领导以及文化界人士。这一节的主题是叫做再聚首,致敬中关村精神。我们可以简单概括和归纳一下,什么是中关村精神,简单回顾一下早年的中关村是如何从一个一片不毛之地,成了中国高科技的最早的孵化基地。最早的中关村是一片稻田,包括今天开会的香格里拉饭店有是四季青公社和政府投资成立的,后来慢慢成为今天这样一个规模。早期的中关村它究竟具备什么样的一些创业精神?什么样的人文情怀呢?让我们回顾一下早年的创业。[详情]

 
 

我是93年回到了中关村。当时的中关村有几个特征,一是少年成名。二是是白手起家。三是知识为王。
中关村还是让人感动的,有一批人,他们是真的在为中国的高科技而奋斗。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比如说杨元庆、柳传志。你看到今天的杨元庆,回顾以前的话,就会看到其实杨元庆也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当时柳传志就敢说,我要用他。我觉得这是中关村特别灵活的市场机制,使得这批人能够成长起来。我们看到中关村探索出来的四字方针,自我承包、自我运营、自我实践、自我组合,这些直接是市场经济第一波的主体。
中关村也在不断地演变,包括它不断随着这个时代演变,一开始的PC,简单的硬件和软件业的摸索,然后到后来的互联网时代,中关村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现在中关村可能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包括国际化。中关村的这种精神,现在回顾起来还是非常感慨的。可能只有在中关村这样一个地方,能够有这种创新出现,可能跟它的基因相关的。 [详情]

 
 

谢谢王老师。讲的我也非常有感触。早年的中关村第一波创业的人大部分是技术类的,后来逐渐来了管理型的人才,海归背景也逐渐融合进来。据我所知王老师早年是学法律的。他私下跟我们讲,我都不懂技术,怎么跟你们IT圈混?事实证明,IT圈不但需要技术,还要有管理,还要有文化,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所以王老师早年的时候,也是把新经济、知识经济这些国外先进的理念传入中国,跟吕本富老师一起为中关村做贡献。[详情]

 
 

中关村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划分三代,第一代倒电脑,从开发市场到联想最后有自己的品牌,这里面诞生了很多人,如杨元庆等。第二代波互联网浪潮,诞生了当年的王志东、张朝阳。最早还有张树新、王俊涛。现在第三代智能化和大数据,今日头条等。除了创业者以外,也诞生了专家媒体,如王俊秀和我,还有计算机世界刘九如,互联网媒体从业者等,对于中国引进新理念,引进国际的商业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些科学院、北大、清华带着技术创业的一批人。最近小米,包括百度的人工智能,包括还有很多新的创业者。。。还有O2O、分享经济,类似滴滴出行,差不多可以称为第三波中的代表,潮起潮落,创业成功,也有大浪淘沙,创新创业和成就的事业就是中关村精神,构成了一幅中关村波澜壮阔的画卷。[详情]

 
 

中关村首先是一种输出。第一个是机制体制的输出,进一步是一种精神的输出,第三是人才的输出。我们知道北京的东富西贵,就是东边有钱,中关村西北边到底是属于哪个区块的?实际上它代表一种创业。那个年代比较典型,一无所有,风险投资都没有,员工也没有,自己就是老板,闯世界。现在整个环境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现在经常在讨论的一个话题,经济出现了问题,国家要引导脱虚就实,中关村到底做的是实的还是虚的呢?我认为中关村所做的是实的事情,真正的虚拟二字,虚首当其冲就是房地产,其次就是金融。
吕教授说的进入第三个阶段,甚至第四个阶段。中国的经济也进入转型期,去产能,供给结构性改革。那么我们中关村在整个的这样一个大形势当中,恰恰又处于一个新的形势的领头羊的角色。所以我认为中关村和我们中关村人在进一步中国的产业发展道路上还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详情]

 
 

我感觉中关村有几点,跟着时代走的。第一个就是刚才吕教授、俊秀都提到了划分时代,包括向宁这边也提到了。如果按一个时髦的词叫连接,按连接来划分,第一代的中关村是零连接或者无连接。后来互联网来了之后叫弱连接。现在我们进入了强连接的时代,有了移动互联网,我们有了手机,有了微信。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关村,来看整个的发展,技术的发展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移动时代,进入移动强连接时代很多东西都在变。现在讲互联网+或者+互联网,未来的若干年,想你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中关村,这就能看到中关村最大的特性,包容。我想未来我们可能会更包容。[详情]

 
 

中关村刚开始,很多人从科学院的象牙塔里走出来,第一个精神是勇于挑战,当时计算机所走出很多创办联想和高科技公司的人才,当时都是一无所知,勇于挑战自己把科技转化生产力,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中国高科技的现状。第二个,就是创新和学习的精神。在当时的情况下,包括IT是刚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去做,包括联想也是从一点一滴去做。凭永不放弃的精神,勇于学习和创新,才把中关村做成中国创新的品牌,中国的硅谷。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中关村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我相信这种精神应该是传承下去,保持下去。[详情]

 
 

今天邀请的嘉宾有科技界的,有中关村的前辈,有实业界的,也有投资界的,还有政府的领导官员,是什么把我们聚集在一起?是中关村三个字。中关村已经不是高科技的产业园区概念,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图腾,像美国的硅谷一样。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提议咱们嘉宾每个人讲一个名字或者是中关村企业的名字,向这些当初在中关村打拼天下的前辈们致敬。[详情]

 
 

我提一个名字,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了,四达。这家公司的老板张正玉,是当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中国知识分子要对生产力作出直接的贡献,然后中国要把这种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当时就有这么高的一个目标,所以吸引了无数的人。我记得第一次做全国的大学生的科技发明大奖赛,当时张总的宗旨说要让全国的大学生养成把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的一个习惯,当时他就跟团中央合作。当时团中央的书记就是现在的李克强总理,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候企业家他就有这么大的胸怀,所以我选择四达。 [详情]

 
 

我说一个人,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从传统来讲一个老师能赚多少钱呢?俞敏洪老师给教育行业,教育工作者起了一个典型的作用,他是商业化的教育家,赚了大量的钱。而我们中关村出来一批又一批赚了大钱的,李彦宏算不算科学家?创立了这么大了公司,还有倪老师,从这些角度也是会制造出来商业化的科学家和商业化的教育家、以及艺术家。所以我提俞敏洪老师。[详情]

 
 

我也说一下中关村的哪一个公司忘不了,王码电脑。五笔字型的发明人王永明先生从河南到了北京,他到北京办了公司王码电脑,他解决了很多人进入互联网,进入电脑的第一道门槛,你先得中文录入打字。所以王码电脑是在中关村第一代具有非常典型特征的一家公司,它是中国自己的原创科技,所以大家应该记住他。[详情]

 
 

说一个公司,这个让我和我的朋友们在一块聊天时感慨了很长时间的公司,瑞星。瑞星电脑公司,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这家公司发展到现在,两个合伙人之间一直在打架。我们现在到了新时代,比如资本在进入的时代,合伙人的关系依然是制约或者说影响公司发展的一种很关键的因素。[详情]

 
 

前面讲到中关村历史,我想讲的公司跟数字文化有关。当时在中关村的数字文化领军企业叫大洋图像,当时所有的字幕,我们现在觉得很平常,92年有字幕,包括前面有动画都是他们做的,也是我们电子所的企业。从这方面体会到,中关村一定要持续创新,无论企业做的多大,多么有成就,如果不持续创新,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会被淘汰。所以我希望借这个机会表达我们中关村的创新精神。[详情]

 

全球科技文化互联网融合的新实践

阿木:乐视集团的副总裁

企业价值主要是从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创造效益的角度来看。怎么来放大一个文化产品的总价值?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是超高的单价,极短的时间,快销式的消费,最极致的就是线下的剧院、演唱会、体育比赛,票价几百、上千、上万不等,数量有限,高潮涌现,很快可以回收,然后转化为电视产品二次变现,再次获取剩余价值。还有一种办法,人人都能卖得起的价值,甚至免费的方式让尽可能多,没有边界的用户可以享受它。前者显然是在没有互联网时候的主要选择,它在中国成就了一个很好的产业崛起,电影。[详细]

融合信息通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催生未来创新产品

张建伟: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我们现在研究的方向,不只是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和交互能力,现在已经从传统的编程的固定运动的1.0机器人进入2.0的机器人,它可以和人共存,可交互,可以学习。但是另一方面来讲,我们现在通过人工智能也在增强人的能力。我们听了很多报告,包括我们用现在的通讯,还有现在的IT手段,使得我们人跟人的交往可以全球范围的交往,这也是我们说所谓的2.0的人的一个简单例。如果我们再使用一些新的,包括我们在学习方面可以真正脑刺激,可以一些新的学习做法,可以实现所谓的2.0意义上的人,甚至我说长期来讲人的灵魂的永生,也是变得可能。[详细]

呼唤信用,大数据让我们更诚信

龚才春:诚智汇达创始人兼CEO,大数据专家

1.4亿从业者的美国出了262亿美元市值的Linkedin,8000万从业者的日本出了200亿美元市值的Recruit,我国拥有9.2亿从业者,大大小小招聘项目四五千个,为什么却没有出现人力资源的巨无霸?我国的人力资源行业诚信状况令人堪忧,实际上是由于网络招聘的商业模式所导致的。我们现在的招聘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撮合型的交易平台,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撮合,只要撮合成功招聘网站就可以赚到钱,才不管上面发的招聘职位和简历是真的假的,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招聘行业会出现这么多虚假的原因。[详细]

中国文化如何“借船出海”

邓晨:Panda Mobo的主席

移动互联网时代,突然之间中国的企业发现我在海外想要发声没有以前那么困难了。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运用互联网,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更多是在工作的时候,或者有些比较特定的场合。但是中国的文化或者中国想文化影响到别人的话,必须要进入他的生活,文化不进入生活是没有办法产生影响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天做每一件事情手机都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刷出来的每一个贴文都会对自己产生影响。这样在全球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可能。[详细]

梁宁 吴昊 钱竑 刘弋扬 刘强
天使投资人 闪银副总裁 金融科技企业俱乐部副秘书长 元银国际CEO 全盛资本总裁,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中关村的新老朋友渡过了如此丰富的一天,今天听到了很多中关村的老前辈在追溯二十年的中关村到今天的高楼林立,无数的创业者从这里出发,下午这么多的创业者带着中国的文化走向海外。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再出发,首先请四位嘉宾一一介绍一下自己,以及你在做的事情的创新点在哪里。[详情]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我是吴昊,来自闪银,我们是做互联网评估的公司。互联网评估这一两年特别火热,闪银是在2013年的时候开始介入到这个领域来,当时我还没有来到这家公司,它的口号叫用微信就可以贷到款。所以当时就关注了。 [详情]

 
 

我来自于金融科技企业俱乐部,我们这个俱乐部是在互联网第一智库-互联网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个行业当中出现了非常多的企业,也出现了跟多问题,像E租宝事件。最大的问题是人,更多可能是人本身的问题。互联网企业一旦发展很快员工很多,鱼龙混杂,很多人没有经过非常强的培训,包括对职业操、职业道德没有具体的规范机,这个企业的风控又跟不上的话,对这个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金融本身是个重监管的领域,传统金融从业者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但金融本身的发展又离不开创新。美国聪明人都往两地方去,一个是硅谷,一个是华尔街。华尔街由于监管的放松发展速度非常快。硅谷也是由于加州环境的放松。创新的最大关键是机制,如果互联网金融想有一个快速发展,对员工的培训都是非常关键的。这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希望能够帮企业在员工道德建设和培训帐户有更深的帮助。 [详情]

 
 

大家好,我来自于元银国际,这个公司是初创型的企业,是6月底成立的,8月开始运营。第一块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导流业务。还有金融信体系,最后是互联网直播平台。我们正在开发也很快会上线一个直播的APP,它不仅仅简单就是一个视频直播,还将商务接待、视频娱乐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生活场景当中支付和资金沉淀,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资金平台。[详情]

 
 

我是刘强来自北京全盛资本,简单来说叫做金融超市,把全国所有的银行P2P小贷所有的产品对接起来以后,遍布在全国上百个线下门店,分配给全国的三到五线城市,能够为这些融资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当地的金融机进行产品匹配和贷款服务。 第二块业务是汽车的融资租赁,通过银行贷款形式,用一种创新的形式能够为现在正转型和正在做汽车融资租赁的企业提供几乎零成本的资金,大概匹配了1+1×N倍的汽资产。使得8月24号的新规细则出台之后,消费金融和汽车金融蓬勃爆发的同时,有一个更加稳定,更加成本低廉,然后更加符合已经有的平台和准备的创业者,和经营方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详情]

 
 

我们第二个问题。中关村曾经对您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在座比如说像刘总和中关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也有来到中关村不久的企业。你觉得在中关村,不管从政策还是从精神上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以及和你如今做的企业创新、愿景是什么。[详情]

 
 

我70后,第一排的俊秀、秀斌早在96年的时候,我们都在一起工作,我们见证了兴衰,见证中关村进互联网和互联网+时代。中关村带给我们关于创业和种种思想的启蒙,是一生、基础性的,萌芽性的精神财富,这是中关村带给这条街上和走出去遍布世界各地中关村人的特别重要的特征,一种气质和一种根源。
我特别感慨刚才俊秀和秀斌讲,我们看着并创造中国IT产业的发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方兴东同志的《中国IT史记》,包括王路这些IT的媒体人,我们是在这个线索里面感受中关村,感受中国互联网业蓬勃发展的整个历程。这个数字文化节,给我们带回曾经年轻的岁月,今天我们依然有一颗年轻心,为这个事业奋斗。 [详情]

 
 

我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宁波。第一份工作是在新东方宁波分校。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就是中关村的知名企业家。后来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也见了很多互联网大咖,非常崇敬和崇拜他们。在我心目中中关村不仅是海淀那一块地方,是很大范围,在全国有很多中关村基地。当然在每个人心里心目中都有一个中关村,它可能象征着学识最高的地方,也可能象征着企业聚集的地方,也可能象征着科技行业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海淀中关村这里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我们公司元银国际它的注册地址也是在海淀中关村附近,在我心目中,能够靠近中关村,能够扎根中关村,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我们的一个非常大的荣幸。[详情]

 
 

其实在我的记忆里,中关村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上大学期间来装机,买到各种盗版软件和盗版光盘。那时候我看的第一本方兴东博士的书是《起来挑战微软霸权》,因此我没觉得盗版软件是一种不好的事。
互联网时代或者说中关村本身代表的时代就是共享经济、反垄断,或者说低成本能够让大家享受现代文明和知识。这其实跟我们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所主导理念是一样的。互联网金融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普惠金融。金融包括理财产品不一定是有钱人的专享。但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作为杠杆能够给更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以及一些生活在不发达地区的民众能够带来更多的帮助。我觉得这个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价值,也是中关村给我最大的启示。 [详情]

 
 

作为我个人来讲,来北京的时间还比较短,不到两年,很遗憾没有参与到中关村的大潮当中来。我感受最深的是,对于我们来说影响最直接的有很多合作伙伴和很多友商他们就在中关村,我们因为业务的关系也经常来到中关村。在中关村企业里面出来的人都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名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于创业创新和事业方面有着比较执着的追求。所以作为我们来讲,跟这样的人成为合作伙伴,或者是竞争对手,我们特别享受这样的过程。[详情]

 
 

你刚才说的有一个共同精神上的名片,真的是非常棒的说法。而且也是对我们中关村精神的一个非常好的感觉。其实中关村这片地方,它是中国的信息产业发源地,最早的卖光盘、装机,最早出了新浪、搜狐等互联网门户。现在比如说最强大的BAT,只有B还在中关村,A在杭州,T在深圳。在新一波,我们大家都是互联网金融下一波巨大浪潮的代表企业。我想请问一下,你是作为这个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你觉得在这样的一个,从刚才钱洪的话来讲,硅谷结合华尔街的产业。中关村还有没有机会再次成为这个浪潮的中心吗?[详情]

 
 

从互联网金融行业里的一些企业分布来看,并不是最优秀的企业都集中在中关村。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里面,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流动。这块有相当强的区位优势,因为非常多的企业在中关村,所以在未来不会有太多变成,甚至有一定的聚集效果。关于你刚才问到的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中心,可能跟行业的特点有一个关联。我们看社交或者电商,它其实越做越集中,在金融方面如果你集中代表风险的集中,所以说在金融领域其实很难有核心的,四大行非常大,但是商行越开越多,百家争鸣的情况越来越多。互联网的中心,我个人的观点可能不会有,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中关村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企业聚集区的一个非常强的区位优势。[详情]

 
 

中关村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核心驱动力,它能不能再创辉煌呢?有机会,但是挑战也很大。在业内有一个说法,上海是金融中心,很多人说北京才是,因为上海既没有一行也没有三会。北京的金融街代表着传统金融的力量。我们在看到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以金融街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企业在科技领域的突破。
我们知道在金融市场交易系统里,主流的交易系统都是被外资控制的,比如Mysis的高端产品Summit,Sunguard的Quantum,路透的系统等等。这些企业都是美国的。四大行基本用的都是他们的产品。但工行第一个吃了螃蟹,工行行研在杭州,科技和投资力度非常大。去年投资非常大的规模,建立自己的金融市场交易系统。作为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也很大,他们利用柜面通、银银邮路等技术将中小城商行连接起来,并提供科技输出。各个银行现在也都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大力开展业务。 当然,我们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做的非常好,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的突破。京东金融除了做白条、众筹、供应链金融以外,还准备做金融科技输出。它有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这方面的领先产品,可以向传统的金融行业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传统金融企业跟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在争取这个金融科技的发言权,或者向这个领域靠拢。在这个时候,是中关村胜利,还是金融街取得胜利?我们仍然要打一个问号。我相信中关村一定有机会,但是我们一定不能骄傲,固步自封,一定要看到传统金融企业也在努力去学习,在跟上。 [详情]

 
 

我感觉不应该说是中心,应该是重心。因为中关村企业纷纷往互联网金融上发展,搜狐有搜易贷,360出的360金融。中关村的互联网企业比较多,可能流量会有很多,但是变现的同时债权不同。中关村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重心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说作为互联网金融中心,全国不只有北京,还有在上海那边的。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些名品牌并不是完全在北京,而是分散在上海,长三角、珠三角这一带。所以不管是技术驱动型中心,还是技术和金融结合,我感觉中关村在资质、潜质上非常好,但是一定要成为中心的话还要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要挖掘。[详情]

 
 

中心也好,重心也好,首先中关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泛定的概念,不仅局限在地理。因为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有中关村的园区。中关村已经变成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品牌效应。如果政府有这个方向或者整个产业结构有方向要树立一个中心的话,中关村从人力、物力到产业结构和技术绝对具备中心的能力。成为中心的话,需要大的跨界和整合思路才能真正地把已经具备中关村基因和中关村这种品牌优势的各个产业给整合出来,才能实现中心。成为中心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如何来寻找一条合适的途径和路径。我相信国内没有第二个从区域、精神气质、人才储备来讲能比中关村更有成为中心优势的竞争对手。[详情]

 
 

谢谢给位嘉宾。我们今天在一起回顾了过去,下午听了很多不同的大家在讲现在做什么,如何带着从中关村的技术和愿望走向世界。刚才几位嘉宾探讨了,在大的浪潮里中关村还有多少机会。我们这群人都是中关村的获益者,我们从中关村获得了给养。无论如何,我们的未来肯定跟中关村在一起,和中国的科技产业在一起,一起发展,一起向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