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一则重磅新闻在网络上疯狂传播——滴滴与Uber中国宣布合并。据智库报告分析,2015年第1季度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易到用车和Uber分别以80.9%、17.5%和8.1%的比例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两家合并后业务将覆盖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出行行业。滴滴Uber中国的合并,也意味着滴滴Uber中国在约车行业拥有绝对的定价话语权。在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的时候,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又当如何保障,政府监管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将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度,这也堪称中国分享经济乃至全球分享经济的里程碑事件。经过了一年多的舆论斗争,交通部改变了过去的态度,开始支持网约车市场的有序发展,同时,交通部更希望给传统出租车企业留出一些转型升级的时间和空间,毕竟大多数传统出租车企业长期以来还承载着解决就业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数字论坛第169期:滴滴Uber合并研讨会
        8月3日,由互联网实验室和工信部华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数字论坛169期“反垄断部门是否应叫停滴滴Uber合并特别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上,权威专家、知名学者、法律界人士聚焦滴滴Uber合并是否合规、是否涉及垄断、对消费者权益是否构成损害、对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竞争又将带来哪些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专家观点

方兴东:“共输”的滴滴Uber合并—全球互联网竞争的一次巨大倒退

 
        因为我觉得,美国互联网在中国表现最好的企业就是Uber。因为我觉得中美之间最好的方式,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觉得这是在全球未来的整个世界格局来说都是最良好的。中间状态也是你中有我,但是我中没有你,可能也还行。最怕的就是你中也没我,我中也没你。我觉得本来Uber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它在中国市场打开来,滴滴能够打到美国去。【详情】

胡钢:网约车平台的行政监管、法律责任与案例分析

 
        网约新政强调保护消费者权益,创设了新的行政许可,即需要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而相关行政许可将是有限的。各省市能否在新政实施之日,2016年11月1日前完成并开始实施地方性相关规章的立法工作,具体的立法内容,实际发放的牌照数量等均是未知数。届时,未取得行政许可的那些“黑车”将会强制下线,否则平台等将面临行政处罚,乃至追究刑事责任,且有类似案例可寻。【详情】

魏士廪:互联网并购不断加速,主管部门需介入

 
        这里问题很复杂,有的是涉及到营业额的计算,有的跟营业额没多大关系,但是另外一个涉及到,就是VIE的结构,很难处理,它们不愿意触碰,一旦触碰的话,等于变相的确定了这个事情的合法性。但是目前商务部没有明确的表态,都是媒体曝出来以后,商务部从来没有回应这个问题,大众就认为是跟这个有关的。【详情】

丛立先:滴滴Uber合并损害消费者权益

 
        在互联网领域,其实所谓的赢者通吃或者先免费,获得优势竞争地位,然后盈利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利用这个做不正当的事情,另一个,卖掉,就是资本实现了,助推上去,我达到了。Uber中国肯定要做一个交换,作为投资的一方一下市值炒到很虚高的部分,它所有的回报和投资全拿到了,损害的实际上是刚开始给消费者的利益,又回到这点。【详情】

董正伟:主管部门应介入调查滴滴Uber合并事件

 
        如果我们说相关市场界定的时候,你不考虑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因素1时候,任意从主观判断,这两个产品服务比较像,于是微博、QQ、微信互发信息的情况,把这个扯到一块。我们说有时候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企业推卸责任最好的手段。出租车市场和网约车是不同,那是实体服务经济,一个是互联网经济,这是两个相互渠道。【详情】

崔凡:滴滴Uber合并是否垄断存疑,政府应放行

 
        我个人倾向这个并购最后可能不构成反垄断法意义上的排除限制竞争的经营者集中,当然具体的结果还要看调查和数据。首先,我们这些企业到目前为止它们的业务创新还基本上没有得到回报,它们都是亏损的。垄断本身,特别是技术创新形成的垄断,它是有鼓励创新的好处的。【详情】

熊伟:滴和Uber的合并不会被阻止

 
        要么是消费者组织。方法是什么?方法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律上的方法,就是刚才大家讨论了,《反垄断法》,能不能通过法律的手段来阻止并购。还有行政的方法,它是否需要一个审批的程序,才能够完成并购及最后,我说考虑到这两点以后,我们回顾互联网行业发生的事情,来评估这个效果的话,我估计是可以管理。【详情】

易芳:滴滴Uber合并需进行审查

 
         其实我们在研究反垄断经济学分析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两个非常简单的原理,一个叫斯塔克伯格三角形,如果这个市场垄断的话,会占据垄断厂商,会强制的占据非常多消费者服务,因为它有市场势力。不仅如此,它不是强占这么简单,如果是强占的话,它是零合博弈。【详情】

滴滴出行并购Uber中国 他们怎么说

李易:关于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的思考与建议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Uber旗下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同时,双方将相互持股,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将加入Uber董事会,Uber创始人卡拉尼克则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这其实意味着,在中国社会初见端倪的分享经济王国里,一个最强大的攻守同盟正在悄然成型。何谓最强大?表面上看,这个同盟由中美两大互联网打车平台组成,实则,这个同盟的背后还站着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超级巨无霸,未来的想象空间无疑巨大。

 

敬一山:滴滴优步合并,最该警惕的不是涨价

        在这次合并之前,各网约车平台早已经悄悄启动涨价。超低的价格、花样繁多的补贴,在市场培育阶段吸引了大批的司机和消费者加入,但这种“烧钱”不可能永远持续,无论滴滴、优步合并与否,一定幅度的涨价都会是既成事实。

 

刘植荣: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网约车大战收官

        优步打车费用必须通过优步系统支付,价格也不是计价器上的价格,而是优步设置的价格。在一些城市,如果行车速度超过每小时18公里,则按里程计费,否则按时间计费。打车费用由优步直接从乘客的账户上转到优步公司,然后优步公司再把打车费转给司机。通常,优步公司要提成20%作为信息服务和管理费用。
        为了抢占市场,优步公司实行“收买”政策,在一些城市给进入优步系统的司机高额奖励,甚至为使用优步软件打车的乘客支付车费,相当于乘客免费打车。

 

付亮:网约车新政成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催化剂

        网传双方合并已不是一天两天,在零和市场,双寡头竞争虽然有时会联合维持高价,但更常出现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市场潜力较大的时候。而一旦市场趋于稳定,似乎合并是双方股东最好的选择(注意,这里说的是股东,而不是管理层)。类似的合并近期在国内互联网公司间已出现多起。
        而促成滴滴和UBER中国最总谈妥合并,很可能是网约车新政的出台。网约车新政关闭了此前给“网约车”开的禁止“红灯”,但实际上也没有直接给“绿灯”。针对平台、司机、车辆的规范,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更容易“落地”实施,但并不是简单放行。

 

朱巍 :英雄帖:谁能看懂——滴滴与Uber合并的十句话

        一、江东虽小,亦足王也。
        二、八达岭的老虎,也是老虎,不信,请下车。
        三、有的时候,不赚钱,也是一种优势。
        四、妥协就像是分蛋糕,谁都相信拿到了最大的那块。
        五、开放的市场,除了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外,很难存在真正的独角戏。

 

刘兴亮:滴滴Uber合并,谁输谁赢?

        短期内,合并了最大的竞争对手,这对于滴滴一定是值得庆祝的。说到最大赢家,应该是滴滴和Uber中国的投资人,他们可以坐在一起分蛋糕了,不必在你争我抢,特别是老虎基金这种两边押注的。
        市场第一第二的合并,对于其他竞争者,通常是致命的打击,今天看到易到用车第一时间发了稿子,申明故事没有结束,易到还要竞争下去,可是这个局势就很微妙了,长远看,胜算不多。如果易到能在垂直细分领域突围,就很不错了。
        看来最大的输家是用户,在竞争市场少了选项,必然带来用户话语权的削弱, Uber给用户的安慰是,Uber中国会独立运营下去,而且Uber成为滴滴的大股东,应该还有发言权,可是,有那么多前车之鉴,Uber中国还能存在多久?

 

李成东:滴滴收购Uber中国,为什么说Uber的战略更胜一筹!

        表面看是滴滴收购了Uber中国大获全胜,为什么却说Uber的战略更胜一筹!因为滴滴不只付出了巨额股权成本代价,更重要的是,受Uber中国狙击影响,迟滞了一年半时间进军全球市场。滴滴现在只是一家中国出行平台,但Uber已稳坐全球出行共享经济市场老大位子。

 

赵虎:优步、滴滴合并,应该进行反垄断审查?

        即使不考虑营业额,在打车软件行业,滴滴和优步无论谁是行业的第一名,滴滴和优步是前两名是没有疑问的。而且,滴滴和优步的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不但会超过该行业的百分之五十,有可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九十。如果这两家企业不合并,该领域会存在合理的竞争;如果这两家企业合并,有可能不只限制竞争,还会排除竞争,在打车软件市场将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跟合并后的这个庞然大物竞争了。那么根据我国《反垄断法》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的相关规定,这种合并如果没有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的,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该依法进行调查。

 

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引发垄断担忧打车费要上涨?

        此次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对普通打车用户将产生什么影响呢?打车费会不会上涨?滴滴方面1日晚间表示,移动出行市场仍然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一些竞争对手的补贴力度还很大。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
        不过,交通专家徐康明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网约车价格上涨不可避免。”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后,市场进一步高度集中,预计未来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对乘客的补贴将逐步减少,直至消失。

 

冯先生:滴滴与Uber合并不是头条,司机们的故事才是

        在业务层面上,这两家都以低价补贴吸引用户,和此前58、赶集合并,滴滴与快的合并一样,都有资本避免重复烧钱的意志为导向。其中老虎基金也是主导滴滴与快的合并案的重要投资方。
        根据《财新》的报道,事发并非突然,Uber与滴滴之间其实早已有过不下10余次的会议和电话磋商。利害权衡,两家应该都经过清晰地思考。
        在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也由交通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后四天,滴滴与Uber终于走到了一起。

 

刘晓景 屈运栩:滴滴换股收购Uber中国标的估值近70亿美元

        竞争激烈的专车市场,依然在通过不断融资、补贴争夺市场,融资数额、估值高低成为胶着的赛跑。今年6月,Uber与滴滴先后公布其融资数据。Uber 的G轮融资已累计60亿美元,包括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的35亿美元投资,其目前有110亿美金的可动用资源,包括账上9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以及20亿美金的信用额度,投前估值为625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680亿美元。
        滴滴则表示最新一轮融资总额为73亿美元,包括招商银行安排的25亿美元贷款,中国人寿的20亿元(约合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以及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苹果公司、中国人寿、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及腾讯、软银等,财新记者获得的滴滴募资材料显示,滴滴本轮融资投前估值为230亿美元,较半年前165亿美元大幅提升。以此计算,目前滴滴估值在270亿美元到280亿美元之间。

 

滴滴Uber为什么合并 这五点看完你就明白了

        根据新政要求,私家车想转成网约车,首先要转变性质,转变成“预约出租客运”,还得拿到运营许可证和驾驶员资格证。当然这些还仅仅都是大家能够看到的,据齐鲁一点报道称,网约车车管理办法公布当天,济南的哥就收到相关单位的安慰短信称,济南网约车会有数量限制,已经更直白的表明了“网约车数量和运价水平由地方政府决定”的态度。C2C的共享经济模式,靠的是兼职司机的闲置运力来支撑运转,用长尾力量来完成弹性供给,一旦在某个区域设置网约车数量限制,共享能力就会被严重削弱,直接影响体验和效率。一旦实行配额管理,对C2C模式的滴滴Uber等大量接入私家车以量取胜的平台来说,这个打击是致命的。滴滴、Uber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不好过。

 

滴滴出行

2012年

2012年6月6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过3个月的准备与司机端的推广,9月9日在北京上线。
2012年10月28日,版本1.1,增加了出租车到达的即时信息推送,增加了一键重复发送功能,简化了注册流程。
2012年12月2日,版本1.2,开通了预约功能,可以即时预约明天乃至后天的出租车。增加了加价功能,在高峰期或者不好打车时,提供了加价方式来提供叫车的成功率;省掉了注册和登陆流程,让用车能够更加便捷。
2012年12月18日,版本1.3,增加了呼叫等待功能,高峰期可以延长等待时间,预计提升40%的叫车成功率;优化了软件的启动速度。

 

2013年

2013年4月,完成B轮融资:腾讯集团投资1500万美金。
2013年10月,艾瑞集团发布打车软件唯一一份行业报告:滴滴打车市场份额59.4%,超过其他打车软件市场份额之和。
2013年12月,入选中国区“App Store 2013年度精选”。

 

2014年

2014年1月,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金、腾讯集团3000万美金、其他机构1000万美金
2014年3月,用户数超过1亿,司机数超过100万,日均单达到521.83万单,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日均订单交易平台
2014年5月,产品正式更名为“滴滴打车”,寓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2014年8月,滴滴专车上线,进军商务用车领域。
2014年12月,完成D轮7亿美金融资,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腾讯主导投资启动亿元专车品牌推广--"今天坐好一点",“滴米”调度系统正式上线,通过大数据优化出行体验,双十二实现90%的打车成功率。

 

2015年

2015年5月13日,在全国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以及杭州等8个城市上线公益性搭车服务“滴滴快车”,
2015年9月9日,“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并启用新Logo——一个扭转的桔色大写字母D。
2015年7月,宣布完成了3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中国平安、阿里资本、腾讯、淡马锡、中投公司等。

 

2016年

2016年1月11日,滴滴公布了2015年订单数,声称超过Uber成立6年累计的10亿订单数:“在过去一年里,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达到14.3亿。
2016年6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同时,双方未来还将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全方位合作。
2016年8月1日,Uber据悉将把中国业务与滴滴出行合并,UBER CHINA与滴滴合并后的公司估值据悉为350亿美元,UBER将取得合并后公司20%的股权,滴滴则将投资10亿美元在UBER。

 

Uber中国

2013

2013年6月27日,优步在台湾台北市试行营运。并于一个月后在7月31日开始正式营运。

 

2014年6月

2014年6月,Uber宣布正式在香港提供服务。
Uber将按照每分钟2港元(约人民币1.6元)每公里9.32港元(约人民币7.4元)的标准进行收费,但起步价为35港元(约人民币28元)。
Uber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在香港推出旗舰服务UberBlack。而Uber已在纽约迅速发展。
相对于亚洲其他城市,香港市民对快速地面交通的需求很大,因此Uber进入香港的时间稍晚并不令人惊讶。

 

2014年7月

2014年7月14日,美国用车应用Uber正式宣布进入北京市场。此前Uber已经在北京试运营了两个半月,主要覆盖了三里屯和国贸区域。北京是其进入的全球第100个城市。
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亲自来北京宣布了这一消息。

 

2014年10月

2014年10月20日,Uber(优步)宣布将拼车服务人民优步(People’s Uber)在国内七个新的城市推出,包括天津、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宁波。每一趟行程都是通过Uber的系统,并且在搭乘结束时,Uber要求搭乘者和车主互相评分,以便系统可以为双方进行服务匹配。
Uber 中国战略高级副总裁柳甄2016年6月3日在香港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未来的 12 个月里,Uber 在中国市场将会超过滴滴出行,成为中国专车市场的老大。

 

2016

2016年1月13日,优步在南京、北京、武汉、重庆和青岛等5个城市同步推出拼车服务“人民优步+”。
2016年6月15日,优步宣布进入中国第60城——昆明。

 

UBER

2008年诞生于巴黎,是全球最大、最早的互联网叫车平台,是以“让人们方便、安全、经济地出行”为使命的即时性叫车平台,不接受预约,系统自动派单,无需抢单。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十大科技公司”。
至今,Uber打车软件可以在全球在超过 300 个城市,50 个国家使用;其中,北京是Uber进驻的全球第100个城市。
2010年10月, Uber在旧金山正式推出第一版App,UberBLACK。
2011年12月, 法国巴黎成为Uber在美国本土以外上线的第一个城市。
2012年4月,优步在芝加哥测试以较低价预约传统出租车的服务,同年正式进驻伦敦。
2013年2月,Uber进驻亚洲,登陆新加坡;同年7月,Uber 进驻墨西哥城。同年8月,Uber 进驻非洲,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始运营。
2014年3月12日,Uber在上海召开官方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确定中文名“优步”,并与支付宝合作。

 

专栏评说

何帅:滴滴、Uber合并:资本的胜利压过市场的遗憾

         若从市场份额看来,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必将坐实中国专车市场的头把交椅,而易到则可能直接晋升为行业老二,神州位居第三。但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今年完成本轮融资后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称,出行平台渗透率不足1%,仍然是一片蓝海。这意味着即使滴滴和Uber合并进一步坐实行业老大的位置,但面对蓝海一片的专车市场,两者依然会不断受到来自其他专车品牌的挑战,尤其是最近表现出较强增长势头的易到。

 

王赟:滴滴优步今晚初夜的两个男主角

        毕业后卖保险、足疗店打工,程维前前后后换了七八个工作,而后成为阿里巴巴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后担任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2012年创立小桔科技推出滴滴打车,曾因为后台服务器支撑问题,程维曾连夜电话马化腾;程维常和产品经理对着一个页面聊功能,具体到一个文案怎么写、一个文字怎么放;滴滴快的合并后,程维常约老吕(原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在上地附近喝啤酒撸串,或者到家里坐坐,程维把喝酒当享受……

 

王小琉:滴滴优步的“婚讯”,挑战者易到们的喜讯?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这是科技圈昨天堪比霍心婚的头条“婚讯”。行业第一和行业第二的合并后将在专车市场,彻底一家独大。表面上看,如今被称做行业“托拉斯”的滴滴貌似找不到竞争对手,但未来能否通吃整个出行领域,眼下还不敢下定论。就像一年前滴滴和快的合并之时,坊间多数人都认为天下已定,滴滴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王可:滴滴与Uber凭什么涨价?

        相对于商品,出行市场本质是服务输出或者是劳务输出,劳动时间是最大的成本,不可贮存,尤其带车上线的专职司机,从上路那一刻起,有没有订单都要承担几乎恒定的运营成本与风险。如今滴滴与Uber都是派单,各种要求越来越多,司机几乎失去了任何主动选择权,在用户上车之前都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无法自主安排工作时间与区域,没有议价权,甚至没有事实上的拒绝权,这已经有悖于公平交易的原则了,他们与平台不是雇佣关系是协同合作关系,但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等的优势,几乎砍掉了他们所有的权利与对合作伙伴的尊重。

 

俊世太保:滴滴确认收购Uber中国,谁将成为背后的最大赢家?

        对滴滴来说,Uber在中国的本地化合作伙伴百度可能才是最令其担忧的。要知道百度此前曾战略投资了Uber,百度的本土化经验不仅成功帮助了Uber读懂了中国市场,并且帮助其获得了海量用户和流量。要知道百度拥有用户量超过4亿的百度地图,这原本就是出行入口,百度地图和Uber的基因契合,使得Uber在拓展用户时天然就具备优势。

 

王飞:滴滴Uber合并引发垄断争议,汽车共享经济还有未来吗?

        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广大吃瓜群众纷纷表示没法不淡定了。在今天的微信朋友圈,无数人都在担心:完蛋了,以后打专车不仅不会有优惠,甚至还可能面临着涨价的可能。他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绝对份额的两家公司合并本身已经有了事实性的市场垄断嫌疑。垄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其不仅对这个市场有着重要话语权,而且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来定价,而当前用户忠诚度并不高的专车市场低于价格极为敏感。

 

滴滴优步一家独大,才是最令人担心的

          这也是比服务涨价更堪忧的问题:在获得独大乃至寡头地位后,资本和消费者利益优先级考量的倾斜必然更明显,用户对服务定价机制的基本议价余地可能都会消泯。网约车行业会否以市场化选择的面目,实质性地重演出租车领域借助特许经营获得的垄断情景,让人忧心。

 

彭博社:Uber告别中国,滴滴忍痛割肉

        目前,中国用户在出行时面临两难处境,因为当前的系统未能带来足够的支持,我们正在积极协助解决这一基础性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在于,我们的平台每月创造了400万个工作机会。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产业重组,可能会有不少人需要再就业,因此400万的工作岗位会有很大积极影响,而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这是我们能贡献力量尝试与政府合作解决的第二个问题。第三个因素在于环境。很明显,拼车服务使得更多乘客合乘出行,有利环保,这也是我们和政府沟通合作的一个方面。

 

波波夫:在写“声明”上,滴滴、优步、神州谁更胜一筹

        从行文的感情浓烈度上看,神州最淡薄,而滴滴和优步则多少带有点“永远热泪盈眶”的意思,毕竟这两家的快车业务都涉及到私家车接入问题,此前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妾身未明的苦楚只有自己清楚,而今,私家车接入快车的阳光大道已然铺就,滴滴和优步心里的大石头终于扑通落下。新规颁布后,一位优步员工在某群里感叹:“我终于在一家合法公司工作了” ,而一位滴滴的员工则在朋友圈欢呼:“终于合法了。再也不用回答司机们的问题了。”

 

苗夏丽 :70亿,Uber在华豪赌!

        今天,Uber全球将优步中国的品牌和资产等换成滴滴5.89%的股权、17.7%的经济权益,按照当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的逻辑,谁知道,滴滴出行会不会就是下一个阿里巴巴呢!?其实,即使Uber中国会有一天废了,Uber全球照样可以享受中国出行市场的增长红利,不管怎么样,值得一博!

 

刘著民:滴滴董事长的“红包”承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太相信

        在获取足够大的市场定价权后,很难说滴滴不会选择不再补贴以止损,甚至提高价格以补血的新战略。因为任何企业的投入是需要回报的,在取得绝对优势地位后,“红包补贴”优惠不太可能继续下去,起码这两家企业的投资者不得干,因为补贴导致的亏损,也得有一个尽头啊,要扭亏为盈啊!

 

刘逸明:不撕了!滴滴宣布与优步中国"在一起"

        之前两家合并的传闻已久,但因为双方之前竞争相当激烈,人们很难想象两家会自愿进行合并。有观点认为,这是处于下风的优步蒙受了上亿的损失后不得不低头服输的结果。 因为百度也是优步中国的投资者,在收购优步中国后,滴滴将成为唯一获得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

 

舒圣祥:别担心滴滴优步合并之后一家独大

        因为我们之前都是滴滴和优步拼命烧钱的受益者,这下人家合并了,烧钱大赛顿时没了对手,是不是再也坐不到便宜专车了?还有人担忧,会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寡头垄断?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知道,这样的烧钱大赛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把之前的烧钱看成暂时的“占便宜”,而不是永远的“既得利益”,那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落感。

 

参会嘉宾

                     
           
  王劲松   熊 伟   吕本富   崔 凡   从立先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竞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竞委会常务副秘书长   工信部华信研究院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信息化》杂志执行社长   中科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会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兴东   易 芳   魏士廪   胡 钢   董正伟  
  互联网实验室主任、汕头大学教授、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主任   北京市律师协会竞争与反垄断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   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  
                     
                     

评论区